|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5 08:17:56
|
查看全部
尊重自然是美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保持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达到“天然去雕饰”的效果是美国国家公园追求的目标。国家公园不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不对景区内动物的数量进行人为控制,对发生在公园内的一切自然现象顺其自然,如大火、虫灾、洪水等,不把他们当作自然灾害。有一个例子或许能生动诠释这一科学理念。1988年黄石国家公园遭受了一场大火,公园三分之一的森林被烧毁。在这场火灾中,公园的管理者任由大火自生自灭,只有当大火威胁到游客、工作人员的生命时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十年之后,公园专门组织人员对火灾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那次大火给公园带来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通过大火,园内的病树、枯树被淘汰,新树获得成长空间。焚烧过的土地更加肥沃,有利于树木生长。
美国国家公园以保护生态、服务大众为主,不以创收为目的。据调查,美国国家公园每年游客数量达2.5亿至3亿人次,但门票收入却不到1亿美元,人均花费约40美分(约合人民币2.7元)。究其原因,是由于美国的国家公园多数免费,只有一小部分公园收费,如黄石国家公园。即便收费,门票价格也很低,例如一部小轿车的收费是10美元,而一部50人座的大巴车收费是40美元。此外门票可以连续数天使用。通常来说游客白天入园参观,晚上则住宿在园外,这样可尽量减少对公园生态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费用主要来源于国会拨款,使得管理部门没有后顾之忧。国家公园管理局从不给各个公园下达创收指标,以防止公园有借口搞经济开发。
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国家公园管理局是联邦政府的非营利机构,专注于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如前所述,联邦政府对国家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支出“买单”。每年国会批准给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预算大约有25亿美元,占到了国家公园开支的70%。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私营企业在促进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美国国家公园发展初期,运营资金几乎全部来自联邦政府。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政府为节省开支,在1965年通过了《特许经营权法》,允许私营机构采用竞标的方式,在缴纳一定数目的特许经营费后,获得在公园内开发餐饮、住宿、河流运营、纪念品商店等旅游配套服务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公园管理局会派出专人对这些服务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全美国家公园中共有600多个特许经营项目。国家公园管理局依靠出让特许经营权获得的收入为国家公园运行提供了20%的经费。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形成了“政企分离”的模式,实现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剥离,避免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资源保护的弊端。私营企业除了参与特许经营项目外,还可以参与公益性的捐款,两者均通过国家公园基金会的渠道运行。企业直接或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的公益捐款,也为国家公园的运营提供了可观的资金支持。
除了非营利机构和私营企业外,鼓励美国公众的参与也是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基本原则。打开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官方网站,记者发现可以轻易找到注册成为志愿者的方法。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除了2万多名专业雇员外,还有14万名公园志愿者参与服务。公众成为国家公园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主力军。在美国,个人可向国家公园基金会申请成为志愿者,也可在国家公园基金会官方网站上按照指定程序捐款。公众还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成为志愿者或直接向国家公园管理局申请成为志愿者,这为公园运营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光明日报华盛顿7月24日电 光明日报驻华盛顿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5日 08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