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故事有很多,饭后的袅袅茶香伴着室内馥郁的兰草花香,又一个故事开始了,这次也是关于吃饭。
一根香烟,一杯茶,就能听到一个好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出家门到外地办事,由于没有带足干粮和钱,这个人回家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十分羸弱了。他咬牙忍着饥饿的肚皮,终于走到了家门口对岸,一条河就在前面,要过桥就得翻过一座很高很高的石拱桥。他已经能见到家里的檐角了,可是,他没有力气跨过去了,也没有呼喊帮忙的力气。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的方向,他就是没气力过这座桥。他怀着几乎不做任何念想的心情翻遍自己的背袋,一件,两件,三件……这样的翻找着,终于发现有一粒米躺在包底的缝子里,他拿起米,把它含在嘴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身上产生了不可名状的巨大力量,凭着这粒米的力量,他翻过了石桥回到了家里。
父亲朝我们这群“大孩子”看了看,哈哈地笑着说,有时候,我也是像这样才熬了过去。
这绝对算不上是一个精彩的故事,父亲也不是一个出色的说书先生,但是他的话却使我们深信不疑,是因为他的风趣将生活的刻痕已经遮淡,表露出的多半是乐观的情趣。
从小,我们几个小辈就知道父亲是一个爱节约的人,粮食对他来说都是珍贵的比奇珍异宝还要珍贵的。他常常教育我们,一粒稻米一滴汗,一粒米饭一滴血,浪费粮食是要被天打的。住在乡下的时候,每逢到了“双抢”抱回家的稻穗是要再挑选一便的,没有打净的谷子还要被摘下来重新脱壳。对于浪费粮食这件事,听到他将这个故事,我至今都有点心虚,毕竟自己也是会犯,但是在言传身教上,我还是会把落下的米饭捡起来吹干净,吃下去。这是我最骄傲的坚持。日子过得再富裕,节俭还是需要坚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