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原石油报)
7月25日正午,普光分公司达州基地食堂前人头攒动,部分员工在采气厂2017年操作岗位技能竞赛成果展板前驻足,对“采气达人”杨永欣箭步冲往装置区的照片赞不绝口。这届竞赛是该厂党委探索人与人、站与站、单位与单位之间全面竞赛的大格局,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大胆尝试。
当前,油田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普光气田作为油田发展的重要支撑,理应履行好创效大户的使命。在这一形势下,党建工作对生产经营的助推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普光分公司各级党组织始终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安全生产、创新创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气田科学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凝聚了‘御寒’创效的强大合力。”分公司副总经理、普光分公司党委书记陈惟国说。
党建“软实力”筑牢安全“硬根基”
“我出差没几天,你们就把这么大一堆废料变没了?!”6月29日上午,天然气净化厂副厂长马崇彦经过储运车间装车场时,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该厂投产以来,每年都会回收两三千吨落地硫黄。高温状态下,落地硫黄容易着火。近日,硫黄成型班班长丁付领组织车间党员对落地硫黄进行筛选、分类处理,彻底根除了火灾隐患。
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普光分公司党委搭建了“我为安全做诊断”“低头捡黄金”、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参与隐患排查、安全监管、纠正“三违”行为,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言献策。
在普光气田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中,各级党员干部针对现场交叉作业多、参建队伍多等情况,提出了“四联合”安全管控工作法,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短板,为工作顺利完成构筑了一道坚实屏障。
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普光气田面临的生产难题与日俱增,对安全工作也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普光分公司党委坚持开展党员立项攻关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威胁安全生产的“疑难杂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
“为了让攻关成果真正为安全生产所用,我们全程督导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个个有责任人,有目标,有措施,有完成期限,有结果评价。”普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俭说,“我们还坚持进行项目评审,对潜力大的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及资金支持。”
目前,仅在高含硫天然气净化领域,普光分公司就取得各级别安全类党员攻关成果近50项,为商品天然气和工业硫黄顺畅外销筑牢了根基。
党建“软实力”注入创新“硬动力”
当前,国际油价仍在低位震荡,油气行业进入漫长的“寒冬期”,普光气田理应以创新创效的生动实践助力油田“御寒过冬”。
普光分公司党委把各工种的技师、技术带头人集聚起来,创建以油田采气首席技师王红宾和普光气田主任技师赵延平命名的职工学习创新工作室,并针对工作室成员制订了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了工作室活动专项基金,为潜力大的项目申请油田资金支持。
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的“绝活”是仪表维修,仅2016年就维修各类站场仪表500余块,节约维修费30余万元。赵延平学习创新工作室则重点以采气厂职工培训基地为依托,带领员工开展流程切换、应急处置、设备维护等训练,“自控大拿”吴拯亚、“采气巾帼”刘白玉等先后从工作室走出,成了同事竞相追赶的榜样。
“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取得局级创新成果159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为气田提质增效夯实了技术根基。”王俭说。
创新创效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这种付出唯有被充分尊重,才能得以延续。采气厂党委自2012年就开展了以职工名字命名先进方法的征集活动,把集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成果用发明者自己的名字命名,并推广到生产中。
2017年,获“独家冠名”的队伍里首次出现了女员工。由集气总站的刘玉莉发明的便携式疏通器,解决了设备液位计显示不准等严重影响气井安全稳定生产的问题,被冠名为“玉莉疏通法”,并在全厂推广。
6年来,该厂共有近500名职工参与到先进方法征集前的研究工作中,39项成果得到“独家冠名”,直接创效3400余万元。
党建“软实力”造就人才“硬基因”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普光分公司党委持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基本功训练、优秀技术人才及高技能人才选聘等平台,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2017年,普光分公司党委又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放大招”,启动首届业务竞赛,设置开发管理、采输气工艺、净化工艺、防腐技术、工程管理、党群管理等16个专业,在科级及以下管理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比赛。
“之所以要将竞赛对象扩展到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技术技能竞赛的全覆盖,就是为了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含硫气田开发人才队伍,这对气田目前的生产和长远发展来说都十分必要。”陈惟国说。
人才建设不应仅仅落实在技能竞赛等载体上,还应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行的每一天。采气厂党委开展岗位交叉培训,分操作岗与操作岗、技术岗与操作岗、管理岗与技术岗三类交叉岗位,对员工进行3个月的互换培训。目前,已开展交叉培训5期120人次。天然气净化厂净化二车间党支部创新性开办“午间大讲堂”,组织岗位青年利用每天午饭后的半小时开展一次桌面推演,每天讨论一个现场问题,大家相互切磋,从不间断,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