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8 14:32:39
|
查看全部
推动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宗教工作无小事,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努力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切实维护现有宗教格局稳定。重视解决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政策尺度,切实解决和防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寓管理于服务,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报刊、文化书屋进宗教场所,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党爱国、尊法守法、正信正行,营造和顺平静的宗教氛围。
主动承担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努力实现环境优美
习近平同志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必须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要责任。沿黄地区是宁夏的精华地带,但存在产业分工不明确、同质化竞争矛盾突出、环境容量非常有限等问题,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要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沿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沿黄地区产能改造提升、园区整合发展、产业有序转移,发展节能环保的高端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园区,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宁夏面积不大,但生态多元,由北到南形成了既相对独立、稳定完整又相互依存、各具特色的若干生态系统。必须坚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实施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生态保护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实行红线管控,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大力推行河长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投入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政绩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严格生态环保执法司法,对各类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指标,促进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
时刻牢记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殷切嘱托,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努力实现人民富裕
我们推动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宁夏补齐民生短板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富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努力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宁夏来说,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是底线,是政治任务。宁夏还有41.8万贫困人口,他们中的80%以上生活在山大沟深、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西海固地区,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必须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统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推动资源要素向西海固地区聚集,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责任制,做到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使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富民是根本目的,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工作的关键来抓,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推进产业富民,多发展适销对路、能给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致富产业,多实施一批增加老百姓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多培育一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打牢群众增收的基础。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挖掘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劳务工资性收入,释放财产性收入红利,拓展农民收入增长空间。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务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实现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推进健康宁夏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工作,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8日 07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