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李敏
一是“搞活”教育者的主导思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执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首先要把主体的主导思想搞活。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思想,改掉坐等上级布置任务、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单纯“任务观念”,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找活干就是找麻烦”的思想障碍。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积极主动谋事创业。要把育人工作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去追求,作为一门学问刻苦钻研,用心实干、创新巧干。防止在工作中“等、拖、推”、搞形式、做样子、走过场。
二是“用活”工作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来影响人、教育人的,要使这个过程真正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方法和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行为等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让其乐于接受,授之有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校园网络、社团活动、心理辅导、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功能,使课堂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灵活运用典型教育、形象教育、现场教育、活动教育、对比教育等多种方法,使思想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严肃性和趣味性相互融合,提高教育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三是“讲活”教育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能否从内心说服人,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在教育内容上,要从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出发,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施教的内容。在话题选取上,尽量用常见事、平凡事、身边事引出要讲的话题,倡导“短”“实”“新”,反对“假”“大”“空”。要调整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体系,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生活话语的有机统一。善选小切口,融入大视野,用事实说话,学会把观点隐藏在声音和画面当中;善于讲好故事,将主观意图巧妙融于客观叙事之中。
四是“选活”工作时机契机。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有效、充满活力,要把握好时机、利用好场合。根据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多“下及时雨”,“送雪中炭”,防止时过境迁、放马后炮。教育的时机多种多样,从问题种类来看,有周期性问题,如入学离校教育、节日安全教育;有倾向性问题,如考风考纪、教风学风问题,有突发性问题,如突发事件、矛盾纠纷等。每一种问题的发生都有一个教育的最佳时机。有的要提前谋划,早做打算;有的要及时介入、果断干预,还有的要事后总结,归纳经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教育时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是“激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活力自信,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摒弃一搞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开大会、满堂灌、唱独角戏的做法;避免“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激活主体意识可以采取平等对话、相互商讨、谈心交心等方式,运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诱导式等方法,把教育的主阵地交给大学生,使师生在相互交流、思想碰撞、情感共鸣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
六是“建活”工作队伍。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还是要靠人。要把热爱教育事业、愿干、能干、会干的同志选配到思政工作骨干队伍中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压担子”和“正激励”双管齐下,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思政教育人才,打造专兼职结合、立交式流动、充满活力的工作队伍。坚持专业化培养,系统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专题辅导、业务培训,推进职业化发展。要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助力成长成才,打通职称晋升通道。确立全员育人长效机制,跳出学生工作系统的小循环,形成高校思政工作的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