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宋伟卿
一个只有4个人的小班组,却牢牢掌握、控制了世界领先技术,保证了武广高铁从2009年12月26日开通运行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责任故障。5月4日中午,笔者专程来到武汉电务段武广高铁车间、全国第一个RBC工区进行采访。
说起人们比较陌生的RBC设备,研究生学历工长李兵这样介绍了它的作用。自武广高铁正式开通的那一天,世界的目光不由得向中国看齐,因为它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而此时,国人的目光也在聚焦武汉。武广高铁湖北段正线长度虽然仅为152公里,但在整个武广高铁全线却发挥着“龙头”的作用,因为控制武广高铁全线的9个RBC设备(一个RBC设备控制武广高铁的一段范围)全部集中在武汉站信号楼。RBC设备好比武广高铁的“中枢神经”,动车组在每个RBC控制的武广高铁区域内,速度能否达到350公里,全靠它发出各项行车授权指令。所以,武汉站RBC设备稍有闪失,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维护和保养这项尖端设备的重任,就落在第一次接触它,之前没有任何维护和管理经验的4个刚从大学毕业的80后职工肩上。
职工孙方坤说,这里工作、生活的环境恶劣程度是我当初没想到的,和天堂般的大学生活相比,反差太大了。他说他是2009年8月分到武汉站的,当时的武汉站还在建设之中,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常缺水缺电,我们就在外面订盒饭或吃方便面,没想到这样一吃就是两个多月,以致我现在看到盒饭和方便面就反感。
最小的职工白德武说: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我们学习业务的热情并不降低,他说自己是去年9月分来的,这时正是武汉站RBC设备进入施工的关键阶段,我们主动参与到RBC设备的施工中,在机房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没有人主动要求休息,一边虚心向外国专家请教,一边在干中学,学中干。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睡地铺。常常学习到深夜一两点,才踏着泥泞的道路走回宿舍。
职工秦晓荣谈起自己从被人歧视到信赖的过程,还是比较激动。他说自己在向施工人员求学时,施工人员对他不理不睬,还吓唬他不能乱动设备,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强烈学习欲望。他于是改变学习策略,在别人施工的时候,就偷偷躲到柜子后面学。晚上施工人员走后,他又在设备上反复摸索,使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为弄清楚RBC设备之间的复杂网线走向,在没有设备图纸的情况下,他一头扎进RBC设备机房,对照设备进行详细研究,在工长的帮助下,花了一个月时间绘制出设备网线走向图,为下一步维护RBC设备积累了经验。在研究设备过程中,他发现了施工单位配线的三处错误,在向施工单位提出后,起初他们不相信,但最终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此后,他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对RBC设备有了更深的理解,施工单位也越来越信任他,到武广高铁试运营以及开通以后,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施工单位的专家都主动找他帮忙处理。
李兵说,从高铁开通至今,他们一共分析、发现、处理各类问题40多个,有力地确保了武广高铁的安全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