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2|回复: 7

[散文 随笔 杂文] 【王友明原创散文】拥抱岳阳楼

发表于 2017-7-29 17:17: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便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记心中了。

打那时起,我心中就滋生了拥抱岳阳楼的欲望。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终于拥抱了岳阳楼,圆了久远的梦想。

进得岳阳楼,沿着一条甬道北进,尽头往北,沿几级台阶折上,抬头便看到两根石柱中间有一副横额,上书“南极潇湘”,我知道,已经亲近了岳阳楼。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她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岳阳楼,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岳阳旅游业的龙头;岳阳楼,耸立于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她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正是因为岳阳楼的声名远播,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当我拥抱岳阳楼的那一刻,她便坦诚地向我敞开了幽静而又馨香的心扉。依偎着岳阳楼,我似乎听到了她的心跳,听到了她血液流动的声音。

我知道,岳阳楼演绎着千年的灿烂文明,谱写着千年中华儿女悲壮的篇章。这些,注定了岳阳楼的生命是永恒的;我知道,岳阳楼的血脉就像一条历史的河流,历史不灭,她就会永存;我知道,岳阳楼是雄浑的,雄浑得让金戈铁马黯然失色,让八百里洞庭湖水横无际涯;我知道,岳阳楼是温存的,温存得如一个美艳绝伦的少女,用最敦厚的温情,将千年长河中的珍珠穿成迷人的项链。

岳阳楼,之所以能够久负盛名而不衰,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外,主要与文人的题咏相关。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堪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随之,就有李白、杜甫、李商隐、元稹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披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拥抱着岳阳楼,我微闭双目,瞬时,诗仙诗圣们一个个款步走来。

李白走来了,纵情吟诵“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杜甫走来了,纵情吟诵“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孟浩然走来了,纵情吟诵“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白居易走来了,纵情吟诵“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题岳阳楼》)。

韩愈走来了,纵情吟诵“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元稹走来了,纵情吟诵“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岳阳楼》)。

李商隐走来了,纵情吟诵“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岳阳楼》)。

范仲淹走来了,挥笔写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们,更是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一个个文人墨客,见景生情;一首首不朽篇章,寓情景中。我认为,那些诗文,无论是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还是被称作“千古绝唱”,均不为过。名胜、名人、名作“三位一体”的组合,是岳阳楼一个永恒的特色。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岳阳楼,是永恒的历史文化名楼!

岳阳楼不只是诗文享有盛名,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书法、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十二块檀木板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岳阳楼记》全文,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一百余字,短的只有八个字。

在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亲笔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书法艺术作品,为岳阳楼增光添色。毛泽东能够亲书此诗,充分说明了对杜甫作品的挚爱和钟情。杜甫与毛泽东,一个古代,一个当代,两位伟大的诗人,在岳阳楼上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显示了岳阳楼的气势,又为千古名楼增添了无限的光辉。

各楼层还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副长达一百零二个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对毛泽东书法特别钟情的我,久久地驻足于其书法艺术作品前,禁不住追忆起他老人家,那戎马倥偬的岁月,宵衣旰食的时日,指点江山的气魄,运筹帷幄的神奇。顿时,我感到,历史的风云在激荡着胸怀!

信步岳阳楼,纵情吟咏古诗,我的心中平添了许多思古幽情。

难道不是么?尽管岳阳楼屡修屡毁,屡毁屡建,但那些千古绝唱的佳诗名句,依然在历史的岁月和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当历史的辉煌,融进诗人那绝美的诗句后,就无时无刻不在敲击出和震憾着每个登楼吟诗的人。边观览岳阳楼,边吟诵名人佳句,我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反复阅读《岳阳楼记》,更是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我一种美好的记忆。

拥抱着岳阳楼,听导游讲解的,游人吟咏的,专家品评的,仍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最爱。诗人以千钧之力,如椽巨笔,绘下南国河山磅礴气势的壮丽景象,令我的襟怀豪敞;诗人那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平易而深刻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哲理真谛,催我摈弃故步自封的浅见陋习;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更给予我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品味着《岳阳楼记》深刻的寓意,我真切地了悟出了诗人表现出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站在岳阳楼的最高层,便到达登高望远的最佳境界,洞庭湖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纵目望去,洞庭湖水波荡漾,帆船点点,气意朦胧,水天一线。我真的分辨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仿佛一缕纱巾系在岳阳楼的腰际,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我想,在如此气势之下,豪情满怀的文人墨客,怎能不书写出千古佳句?擦擦双眼,再凝眸观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的君山,但见水天相连处,一抹横黛,云缭雾绕,浪动波摇,如诗如梦,醉人心魄。

岳阳楼啊,你真是一部厚重的史书,你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与那八百里洞庭湖,与那景色旖旎的君山,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契合!

拥抱着岳阳楼,同游者为我留下了一张又张影像。照完相,我不愿离去,仍凭栏远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君山的雄浑气势,一股脑儿收藏在记忆的深处。

此时此刻,我再一次低声吟诵了一遍,诗仙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诗句,似乎更深一层地领悟到,“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的绝妙意境,更加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名楼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说真的,这一回,我算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拥抱了一次岳阳楼,零距离地透视了她的灵魂,触摸了她的肌肤,发现了她的个性,体验了她的情感,也读出了那些似乎隐藏于历史之中,或深藏于湖泊之内的神秘与朦胧。这或许,因为我是一个文人的缘故吧!

从岳阳归来,我总是怀着拥抱岳阳楼的感动与痴情,不失时机地翻阅着绚丽多姿的岳阳楼,记忆着内涵深厚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内涵是深厚的,我始终不渝地怀着一颗诚挚的心,期待着再一次拥抱岳阳楼,以求获得更多深邃的感受与思想,更多独特的情感与魂灵!



作者简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委会委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世界王氏》杂志编委会成员、《散文福地》杂志顾问、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报刊,百余篇作品获全国各类赛事等级奖。出版作品专著10部,荣登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品传略载入《东方之子》《中国百年文学经典》《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临汾市志》等70余种选本。有散文入选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儿童百科•课外读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9 20:16:3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5:37:4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1 11:10:55 | 查看全部
不能不提 范仲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1 11:11:0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6 12:54:12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dongzi) 的帖子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6 12:54:29 | 查看全部
张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6 12:54:47 | 查看全部
祝张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