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玉树需要我
——兖矿集团兴隆庄矿女工司淑莲赴玉树地震灾区心理援助侧记
毕俊成
“妈妈要去玉树了。”
“为什么要去?”
“玉树需要妈妈。”
“什么时候回来?”
“很快……”
4月20日,司淑莲和往常一样给儿子做好了早点,但是,此时她的心里一点也不平静,她正在思考如何向儿子说自己要去玉树支援地震灾区的事。于是有了上面的一段母子对话。
和青藏高原第一次亲密接触(小标题)
司淑莲是兴隆庄矿洗煤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在技校读书时,她就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后,她又自学心理学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这是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最高认证。她还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在读学员。玉树发生地震后,司淑莲通过网络了解到了玉树灾区需要大量心理援助的消息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玉树需要我。她在最短的时间内填写了申请表。三天后有了回复,她的申请通过了。“一共有97个心理咨询师参加报名,只有9个人通过了最后的审查。”说到这,司淑莲难掩心中的喜悦。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就打算去(做心理援助),但是因为放心不下儿子,所以没去成。”司淑莲说。“儿子当时哭着说,妈妈,如果你去我就没法活了。”望着泪流满面的儿子,司淑莲最终没有下了去汶川的决心。
和汶川地震时不同的是,儿子这次没有对司淑莲的行动哭闹。得到了儿子的支持,司淑莲的心放下了。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匆忙地为儿子灌了五斤香肠,这是他的最爱。她还为儿子洗干净了校服。一切准备妥当之后,23日,司淑莲带上了治疗用的必备品踏上了去西宁的K173次列车。
列车经过25个小时的颠簸,驶进西宁站时已是第二天晚上10点钟。下车后司淑莲把羽绒服的拉链向上拉了拉,她一时间还不适应这里零下的气温和高原稀薄的空气。
到达西百宾馆报道时见到了青海省心理协会会长曹斌,当得知玉树灾区已经被封锁而只能留在西宁为患者治疗的时候,司淑莲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和其他八名队员见面的兴奋所冲淡,大家交流了很多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和她住在一个房间的还有来自苏州和泉州的两名心理治疗师,她们聊到深夜才睡。她们和司淑莲一样,都是请了年休假自费来到这里的。
大爱无疆界(小标题)
第二天,司淑莲早早地起床,匆忙吃了早点后来到了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这里有100多名从玉树灾区来的患者,其中95%是藏族同胞。由于语言不通,司淑莲必须通过翻译才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一句话往往要说五六遍,对方才能了解什么意思。
西宁、玉树一带春季多风,大风一起很多灾民晚上都很惊恐,不能入睡,在心理学上叫做“急性应激警觉状态”。大多数经历过重大灾难的人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应,从这时起的一个月之内,是安抚心灵的“黄金时间”,这也是心理咨询师能够最大发挥作用的时候。应激反应心理持续时间如果超过一个月,极容易演变成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将更加难于治疗。据青海省心理协会会长曹斌介绍,全国共有近百名心理咨询师先后来到玉树和西宁,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灾区的需要。司淑莲这批9名队员来得非常及时,所有的志愿者都在超负荷工作,司淑莲也不例外。
司淑莲的患者有几十人。她非常关注一个12岁的藏族小男孩丹卓晨西,他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幸存的惟一亲人——妹妹也失去了联系。由于腰部严重骨折,他躺在床上不能动,身边只有父亲的朋友在照顾他。
“刚开始时,男孩的情绪非常不好,见到我们也不理,有时还用被子蒙住头不想见我们。”司淑莲随身带的“装备”派上了大用场,她把早已准备好的画笔和纸送给了丹卓晨西,孩子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他已经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吃饭也正常了。”
第三天,司淑莲和她的队友又被分配到红十字会医院。她的病人有12人,最让司淑莲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轻的女检察官公吉,她因为把熟睡中的丈夫叫醒而失去了最佳的逃生机会,丈夫被救出来了,可是她却被垮落的建筑物砸伤了腰椎,怀孕四个月的孩子也不幸流产。公吉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由于疼痛难忍,她连续三天没睡觉,情绪也不稳定。当司淑莲和她的队友们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她做心理疏导。这是一位坚强的检察官,因不忍心麻烦护士和志愿者而默默地忍受痛苦。司淑莲知道,此刻她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陪伴。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司淑莲与院方协调把女检察官转到普通病房,在丈夫悉心照料下,她的心情也好了,也能吃饭了。
青海民族大学的志愿者夏吾李加在志愿者交流会上说:“作为藏族人,亲眼看到各族同胞的真情关爱,确实感到民族团结一心的力量,感到大爱无彊无界。”
收获大遗憾亦多(小标题)
正当司淑莲沉浸在为他人减轻痛苦的成就感的时候,没有高原生活经验的司淑莲尝到了高原反应的厉害,头晕甚至让她无法正常工作。第三天的工作勉强撑下来,第四天高原反应更强烈,她需要依靠记事本才能叫出患者的名字。她不得不提前中断了行程。4月29日踏上回家的列车。
临走前,司淑莲悄悄为11床的病人门子代腰留下了一百元钱。这位老阿妈的愿望是出院的时候能有一身干净的衣裳。司淑莲心里很清楚,志愿者是不允许用这种方式进行帮助的。
回想起这次救助历程,司淑莲感慨良多。她说:“这次去西宁做心理治疗,收获很大。”把平时所学的心理治疗技术都合理地应用在实践上,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都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虽然收获很大,但是司淑莲觉得遗憾更多。她没有顾上为第一人民医院和红十字会医院上前线的护士们作心理疏导,没顾上为从地震灾区中幸存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天夜里都要被噩梦惊醒……
太多的收获和太多的遗憾让司淑莲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其他志愿者的身上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后自己的生活不能这么平淡了,要更有意义才行。”司淑莲表示。
4月30日,当司淑莲出现在婆婆生日晚宴上的时候,儿子立刻搂住了她的脖子说这是“神奇的出现!”一家人在欢乐的气氛中共享了晚餐。晚饭后,司淑莲一家三口幸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司淑莲知道,给儿子准备的香肠已经吃了一半,校服也该洗了。“正好五一放假可以给他洗干净。”司淑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