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人,用专业的知识打开创新的“金钥匙”;他们是平凡朴素的劳动者,将数年青春全都奉献在矿山工作岗位上;他们是兢兢业业的匠人,把所有的经验都无私传承给下一棒。
他们就是济三矿首届十大工匠:技术达人创新能手华武峰、机电维修专家侯宜军、“设备医生”李朋、综掘机“守护神”姚传德、发明专家周忠坤、放心达人陈振平、创新创效能手赵庆元、安全监测卫士高传宝、编程能手王成然、电器设备维修专家高士军。
他们,用匠人的智慧、汗水、创新托起共同的“乌金梦”。
勤学创新, “工匠”精神的写照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心中。我们一线员工常年工作在一线,最了解设备的优缺点,只要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能找到打开创新的‘金钥匙’。”创新创效能手、运输工区的赵庆元这样说。
在五采搅拌站系统改造中,赵庆元革新螺旋给料机输送模式,提高了配料精度,大大降低了水泥等粉尘对职工的危害。他还对多条运输斜巷的安全设施进行了改造,对信号、红灯、语音报警器系统重新优化布局,采用信号显示,使各站点操作一目了然,节约电缆等材料费10多万元,
“设备医生”李朋,探索出“听、闻、摸、看”四步法能快速判断设备故障及电器故障。对煤矿侧卸车跟机电缆进行改造,由人工拖移改造为自动拖移,使每小班节约3人,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在安全上避免了因人工拖移造成的漏电和挤压电缆等事故。
被称为综掘机“守护神”的姚传德用心专研,研制了皮带储带仓抗偏装置,增加了皮带使用寿命,保证了操作人员安全,年创效可达300余万元。他研制的综掘机油位控制器,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液压油的浪费,年创效10万元。
选煤中心的编程能手王成然掌握了现场压滤机、浓缩机等单机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现场应用完善压滤机PLC控制程序,彻底解决了煤泥压刮板机事故,提高了现场控制人员的工作效率。他本人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爱岗实干,矿山“工匠”的本色
十大工匠以加倍的勤奋和努力,用实干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用带头吃苦彰显着矿工永远不变的本色。
矿井维修钳工高级技师周忠坤,苦练锉、锯、销、铲等基本操作技巧,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钳工技术上,用血肉之手将一坨坨钢坯锉成了一个个精密的零件,成就了个人荣登集团公司“钳工状元”的佳话。他研发了煤水分离装置,并获得国家专利;参与研发设计的机械触点式胶带机急停开关,大大降低了检修的难度,降低了故障影响时间,提高了煤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放心达人”陈振平踏实肯干,积极参与主井装载组合开关改造,使新型组合开关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型和稳定性,减少了装载系统的影响时间,保障了主井系统的可靠运行。
电器设备维修专家高士军在电器维修这个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修修空调,换换灯管,敷设线路……修空调离不了登高爬外,他总是第一个先上,炎炎烈日,碰上“疑难杂症”,蹲在空调外机上一“烤”就是几个小时,天天洗“桑拿”,件件工作服被汗碱和空调冷凝水浸的发白。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企业或者技术工人的气质,坚韧、执着、专注、极致、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高士军深有体会。
导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
华武峰、高传宝等这些工匠、技能大师都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他们的身边,凝聚了一大批痴迷于技改、致力于技术攻关的职工群体。
从事采煤工作10余年的华武锋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法,《综采支架滑块辅助件快速更换法》成为全矿“学练树”活动先进操作法,《乳化液泵吸排液阀密封更换法》被评为“实名操作法”。在自己勇攀技术高峰的同时,华武锋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职工,开展“创新工作论坛”“创新技术交流会”等学习交流会,为技术人才搭建平台,徒弟汪洋、梁君、杨怀如等都个个独挡一面,成为生产骨干和优秀技能人才。
破解通防难题的高传宝创新工作室完成《井下刷车喷雾除尘装置》《易抽式抗塌孔钻头的研制》等15项科技成果,经济效益显著。他们将各工种好学上进的职工组织起来,开展实验实践教学,采取“传帮带”形式进行团队培训,努力打造多技能综合性人才。
兖矿集团第六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综采维修电工状元侯宜军,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制的《济三矿引进新型综采放顶煤设备电气资料图册汇编》被综采队的电工奉为了“工作宝典”。如今,侯宜军被矿教培中心聘为实训教师,对综采区队的全体电工开展集体培训,每年对各采掘单位电工培训讲课都在50学时左右。(李苏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