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者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道路,凝聚着亿万中国人的激情与梦想;当代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举世关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深有感触地说,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他表示,中国道路之所以能给当今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是因为中国道路包含着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内容。一方面,中国道路可以使“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全面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治国理政的思想主题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中国道路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为当今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迈出了新步伐,尤其在全球经济复杂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又面对“三期叠加”的严峻考验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只要我们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的胜利。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我国发展起来”积极推进“整体转型升级”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集中回答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一时代课题,形成了具有严密逻辑、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篇章,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这意味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我国发展起来推进整体转型升级且实现大国走向强国的新时代。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强有力的系统性措施,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广泛支持,赢得了民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推进“四个全面” 实现百年梦想
陕西省社科联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赵世超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认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国梦”的长远奋斗目标,有方向、有举措,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龙介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并针对新常态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深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呈现诸多积极变化,特别是经济动能转换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江南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徐玉生介绍,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标志着我们党从根本上掌握了管党治党的战略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党员队伍纯洁性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表示,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坚持理论创新 实现历史飞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时也离不开理论创新的指引。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永贵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引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就;而丰富的实践创新和历史经验又不断升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紧密互动中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金卫称,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表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始终强调理论来自实践,并且必须要同实践相统一、推动新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等重要新论断。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陈培永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根据实践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并依靠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四个伟大”就是与时俱进推出的新理论成果,它简洁明了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深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在未来的征程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全局和局部、两点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更好地解决当代中国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各种新的问题,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许恒兵表示。
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理论工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强调,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梅荣政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历史方位和行动纲领等的深入研究,以自己的创新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燕爽称,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思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社科界的学人,要依靠实践,做接地气的学问;要做真学问,讲真道理,扎根实践,贴近群众,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努力解答现实问题,善于化解实践难题,积极回应时代命题。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深受鼓舞。他表示,有与时俱进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相信党的十九大一定能够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完善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贵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丰泉称,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导向统一起来,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