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回复: 0

 甲骨文,也吸睛

发表于 2017-8-3 19:16: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议
2017-08-03
  甲骨文,也吸睛
  【事件】近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篇“悬赏”公告。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该公告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
  【点评】从网友的回复来看,合上历史课本后,很多人几乎没有再接触过甲骨文;即便与甲骨文在某些场合“偶遇”,多数人也没有对其生发“想要去了解”的冲动;而主动研究的人更少之又少。有话说,高手在民间,即便是在冷僻的甲骨文研究领域,相信也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那么,在信息时代,如何引起社会对古老甲骨文的关注、激发人们的兴趣,便成了首要问题。
  现在,一则“单字奖励10万元”的“悬赏”公告,便起到了很好的“吸引眼球”、普及知识、引发关注的作用。它吸引网友点开链接,一看甲骨文的究竟,体会“猜字”的乐趣;也告诉大家现在仍有约70%的单字还难以确认含义,释读目前遭遇瓶颈;还期待能够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新手段破译甲骨文……应该说,探索让传统在现代活起来,不能忽视培育文化环境和生存土壤,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关注、去探索,肥沃的地方则能生长出更为茁壮的未来。“躲进小楼成一统”,则容易走入困境。

  炒门票,何时休
  【事件】 近日,文化部印发《通知》,做出“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等规定,进一步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点评】去年底王菲演唱会“天价票跳水”事件,将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的乱象暴露在了众人面前。当时,开票很快就显示门票售罄,然后网上大肆炒高价格,可临近演出,又竟然流出不少余票,价格比票面价格还低。这样的囤票捂票炒票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批评。
  实际上,类似状况并不在少数,诸多营业性演出在票务经营方面都存在囤票捂票、与“黄牛”勾连炒票、虚假宣传、交易不透明等问题。这导致公众无法从正规渠道买到演出门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演出市场正常秩序。此时,迫切需要政府监管发力。如今,文化部专门出台措施予以规范,值得点赞。但正如许多业内人士所言,囤票捂票炒票的顽疾非“一日之寒”,如何有效打击“黄牛”、规范二手票务网站等,还需要更为细化的规则和更加有力的惩处。 
  (王 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