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回复: 6

[转贴] 棋盘上的兵马

发表于 2017-8-6 15:41: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梁羽生


胡志明很喜欢下中国象棋,曾有诗道:“错路双车也没用,乘时一卒可成功。”诗虽浅俗,却颇含哲理,也是合乎棋理的。卒子未过河只能任人宰割,一旦过了河,威力就大了。一局棋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兵卒的运用是否得当。著名象棋残局中,有个名为“蚯蚓降龙”的残局,就是卒子可以胜车的。不过,中国象棋的卒,却千万不能成为“老兵”,一成老兵,战斗力就消失了。在对局中兵卒也往往成为换取胜利的牺牲品,这一点又颇令人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了。

兵的走法,也是中西两种象棋的一大差异。中国象棋的兵,到了对方的底线,就变成“老兵”,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国际象棋的兵到了底线,那可是极厉害的,它可以变成威力最大的后,或任何一种兵种(一般情形除了变后,就是变马,因为后可走直线、斜线,威力最大,但不能如马之行“日”字,所以只有在走“日”字才可把对方“将死”的情形下,变马才有作用)。一到有一方的兵变为后,对方多半就要认输。

身经百战的“老兵”,最后竟要“报废”,实在是令人惋惜的事。因此在这方面我也觉得国际象棋似乎合理一些,合乎论功行赏的原则。

国际象棋的马无“撬脚”,这也是和中国象棋不同的。马无“撬脚”,威力当然大些,不过多加一重限制后,变化会更加复杂。艺术上的趣味,往往是既有一定的限制,而又能够在这约束之下尽量发挥出来。比如律诗,中间四句是要讲究对仗的,假如取消这个限制,也就失去律诗的趣味了。不知我的想法对不对,我是比较拥护马有“撬脚”的。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同源异流,其不同处,大抵是根源于东方和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如果深入研究的话,相信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花六照》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09:54:48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09:55:00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09:55:09 | 查看全部
问好赵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38:48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的给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39:03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39:39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