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7|回复: 10

【反方】适当沉默,有益生存

发表于 2017-8-8 15:27: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适当沉默,有益生存

         看了山东民营企业职工“直肠子”王静在企业的生存轨迹,我在为她感到由衷庆幸的同时,更坚信了一个道理,适当沉默,有益生存。因为毕竟,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静能够遇到赏识她,“包容”她的副总,但不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好命,都能够在“胆大妄为”地把周围人都得罪了一个遍之后,没人打小报告,没人落井下石,没人暗地里使绊子,更关键的是,不代表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慧眼识珠的高层“伯乐”在那儿等着我们。
         “直肠子”泛指直心眼儿,发现问题憋不住,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有隐瞒、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因为说话直来直去,没有一丝隐瞒与修饰,连自己什么时候让人下不来台,或得罪了人都不知道。王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文印室工作时,她发现文印室的同事校对不认真,主任把关不严格,印出的东西常有错字错句,就在公司工作总结会上提出修改文印制度的建议,惹得文印室主任和同事们一肚子意见。于是,她被调到后勤处当食堂保管,没过多久,她又向领导反映食堂采购以次充好,厨师做饭不讲卫生,结果得罪了食堂的人,也没法在食堂待下去了。随后,她又辗转了几个部门,无一不是因为太能“挑毛病”,让大家反感。在企业内部这一圈走下来,王静受了多少打磨,吃了多少亏,只有她自己知道。我想,面对如此这般的反复打击,如果不是她的性格足够坚强,神经足够强大,换做别人早就已经崩溃了。笔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就因为“直肠子” 原因在科室里与领导当面顶撞,结果被穿了小鞋而无法忍受最后愤而辞职,至今思来追悔不已。
       “直肠子”在说话直来直去的同时,难免会把包含个人情绪的话语冲口说出来,因为含有个人情绪,这种话里就难免会给人留下“话把儿”,而最终被人大加利用,落井下石,打翻在地最后再踩上一脚都不是没有可能。从王静的经历里我们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但这却是所有“直肠子”人患有的通病。我们试想,如果你在对某一不公平现象发表抨击言论时,涉及到某人,就如王静反映食堂采购以次充好这件事被他知道了,他内心作何感想,而你在抨击的时候不经意间加上了“道德败坏”、“损公肥私”这样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你说他还会给你好果子吃么?如果他在上面有裙带关系,先于“伯乐”向你发难,请问,王静还会是后来的王静么?
         因此,“王静”们凡事冲口而出的“直肠子性格”初心”一定是好的,但提出问题的方式值得商榷。发现某人、某事有问题,我们不妨先保持沉默,先观察一下,先在心里分析、思索、酝酿一下,采取何种适当、有效的方式向他本人、或领导婉转地提出来,这样既不得罪人,也有利于工作开展,则善莫大焉。
        会说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养。就算你是直肠子,也要学会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直肠子,沉默是金。真的,很多时候,闭嘴不吃亏,闭嘴观察是一种涵养、教养的体现和彰显。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毕竟会说话的人,比不会说话的人在哪儿都更会受人欢迎。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真的应该“糊涂糊涂”;在每件事情上都显得非常“精明”,事事较真,事事计较,不仅自己活得太累,而且很容易孤立自己、树敌过多,真的是得不偿失的大愚蠢,难道不是吗?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8 15:33:36 | 查看全部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08:51:35 | 查看全部
【正方】要做一只对森林负责的“啄木鸟”
                                                                王来青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一旦发现了问题,是及时指出或向上级汇报,还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心态而放任不管,这本身就是一个经纬分明的问题。前者,是负责任有担当的主人翁精神的应有体现;后者,是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小聪明型的懦夫行为。企业自然应褒扬前者,鞭笞后者。
   《论语》中如此直言观察一个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就是说,判断一个人品性高下,应该看这几个方面::"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还有什么可隐藏的呢?从孔老先生的这段论述推论,我们就可以明白,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指出或向上级汇报,作为被指出问题的一方,自然会首先质疑发现问题者的动机。人道“忠言逆耳”,人们面对揭短亮丑的声音,多采取抵制的心态,就这点而言,提问题者常常会遭到非议或白眼,也就不足为怪。
然而,我们只要明智地想一想,就会明白,提问题者犹如啄木鸟,对于树木乃至一片森林的保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连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要耐着性子倾听魏征的谏言,连伟人毛泽东也一再强调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企业或部门、班组存在了问题,有人及时指出,使问题不再成为隐患,不在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的痼疾,这无疑就给解决或消除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疗疾健体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持欢迎赞许态度才对。
至于发现了问题,是采用什么方式提出来,是否要向上级汇报,这一点就要看问题的大小、性质等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发现的是小问题,及时指出后,当事者、部门或班组负责人能够引起重视,予以积极解决,作为问题的发现者,就不一定非要向上级汇报不可。因为一旦汇报给上级,一是问题不大引不起上级重视,二是还有可能让当事者产生误解,三是还有可能延误化解问题的良机。但是对于那些性质严重的问题,发现者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好是否应与造成问题的当事者沟通,如果直接向上级汇报有利于尽快解决问题,那就应毫不犹豫地汇报上去。向上级汇报后,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看看上级如何回应,说得不客气一些,如果某个“上级”对所反映的问题不及时监督解决,必要时更可以向更高级别的“上级”汇报问题,请坚信,在大力整治官僚作风的当下,不作为者是难当“太平官”的。只要汇报问题是出于对企业发展负责,是出于公心与良知,只要守住了这道底线,对发现的问题,就决不能置之不理。
    对在工作中发现又能及时提出问题的员工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希望那些对企业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不但要敢于提问题,还要讲究方法,善于提问题,不仅把问题提得到位,而且还能对解决问题提出实用的建议或方案来。这就给大家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就是要多学习,并学有所成。这样,你才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锐眼,才能找准问题,而不至于因问题提得不准或者不全而被有些人或某些部门诟病,你才能成为一只称职的“啄木鸟”,从而为树木乃至森林当好卫士。(作者供职于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08:57:19 | 查看全部
个人观点,谨与大家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0:49:34 | 查看全部

回 1楼(wxpzp) 的帖子

谢谢王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0:52:21 | 查看全部

回 3楼(远村) 的帖子

远村老师,您的正方言论相当精彩,但应该发在投稿通道里,而不是在这里跟帖。友情提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14:37:48 | 查看全部

回 5楼(李晓波) 的帖子

多谢!我再发一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19:12:0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1 22:29:50 | 查看全部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真的应该“糊涂糊涂”;在每件事情上都显得非常“精明”,事事较真,事事计较,不仅自己活得太累,而且很容易孤立自己、树敌过多,真的是得不偿失的大愚蠢,难道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08:07: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