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33|回复: 2

时评:时代呼唤更多“黄大年”

发表于 2017-8-9 17:14: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0年6月1日,黄大年在办公室内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陈娜娅
  他,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为了追逐世界科学的高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世界的眼里,他是“能让某国航母演习舰队倒退100海里”的传奇人物;在自己的眼中,他只是一个“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中华儿女。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但每一个听过他故事、读过他生平的人,无不因黄大年这个名字潸然泪下。
  最是动人报国心。黄大年用自己并不漫长、却无比厚重的58载人生,生动地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对民族的大义、对祖国的责任。他常这样叮嘱自己的学生,“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品格和风骨,感动了无数在海外徘徊的学子。
  黄大年的归国,并不是特例,更不是偶然。回溯历史,很多海外留学生先后返回中国,其中不乏像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等声名远播的大科学家。他们的率先垂范,激励和感召着一批又一批业有所成的科技工作者“奋不顾身,殉国家之急”。无论他们活着,或是离开,都始终为人称道、受人敬仰,不仅是因为他们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更因为他们的胸前始终亮着一盏名为“报国”的心灯。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黄大年离开了,更多的“黄大年”必将站起来。读着黄大年的故事,人们不禁会想起自己曾在或尚在海外打拼的同学、好友,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出去了又回来,越来越多的人抱着回来的心出去。或许他们未必能成为下一个黄大年、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但他们会在国家大业的某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已然拉开帷幕,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各国都在争夺高层次人才的道路上你追我赶、暗中角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急迫。这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绝佳机遇,更是对广大科技人的殷切召唤。正如黄大年所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不能,也不该只做一个大洋彼岸的旁观者。(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委组织部)(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17:25: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9 17:31:37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