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6|回复: 1

【中立】“王静”的存在是一种推动力

发表于 2017-8-10 22:32: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群同类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虽然平静但缺乏激情。把一条爱攻击的鱼放进鱼群,会促使其它鱼儿到处跑,水活了,鱼的存活率也高了。这就是“鲶鱼效应”。现在的许多企业都不温不火,一遇到金融风浪立刻摇摇欲坠,为什么?因为缺乏真正的压力,缺少创新精神,企业缺乏活力!如果有资料中所提到的“王静”之类的人存在呢,效果肯定不一样。王静的话不一定中听,也不一定准确,但却能促人警醒,使员工自觉改变。工作中,一成不变的程序最容易形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局面,而投入一个不安分的分子,就能搅起一池静水。
    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在一个矿区的小办公室里实习。办公室里有5个人,其中4个每天都是正襟危坐,手里翻着书本笔记或者报纸之类的东西,杯子里不断蓄水。办公室里的气氛安静甚至有点诡异。但另外的那个人每天在椅子上坐不了两分钟,一有点事就火烧屁股一般跑得飞快。每次他从外面回来,不管大家听不听他说话,总会大着嗓门说所见所闻,还会提出各部门存在的问题。每次开讨论会,他不光积极发言,还会把所有人的见解都品评一遍,指点这个不对,那个不该这样。大家虽然嘴上不服,但却照做。年终评比,这个办公室总是名列前茅。试想,若是没有那个经常跑现场回来又品头论足的人,很难说他们能取得现有的成绩。
    “王静”之类人的存在,为什么受排斥,其实她是给别人带来了压力。这种压力,会打破其他工作人员固有的思维,会令他们去想方设法避开错误和改变做法。虽然他们很排斥,但是当这种压力存在的时候,他们的主要精力都会被吸引到工作中来,变相地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当这种压力被合理利用,成效就显现出来了:当王静走上质检员岗位,她就像是产品质量的引领者,令行禁止,产品质量提高是必然的。这就是压力带来的动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大家都知道,退休的人有许多都是生活上不修边幅,要求降低,精神上不如在职人员。因为他们失去了工作压力,没有人再对他们提要求、挑毛病。人最怕终日处在没有压力的状态里,正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时间长了就会丧失斗志。一个小圈子如果这样,这个小圈子会越来越小,一个企业如果这样,这个企业迟早面临倒闭,一个国家如果这样,那也不会取得发展。有要求,有压力,才会有促使进步的推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1 13:37: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