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回复: 1

参加国国际速录大赛手记:我国应有更多的院校和选手参加国际大赛

发表于 2017-8-12 15:29: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速录代表团于7月中旬赴德国首都柏林,参加第51届国际速联大会暨国际速录大赛,并在此次大会中取得7金6银3铜的好成绩。代表团徐飚以手记方式,记录下来了中国代表团的一些见闻。
这张大合影是雷永辉先生返回北京后才发给大家的,大师就是不一样,除他本人与翁女士外,中国速录代表团全体成员均已有了头像。
但怎么看也觉得人数少了点,与我泱泱大国相比,确实不大相称,与别的国家相比,也感觉少了。比如,德国、捷克、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参赛选手分别为85、35、28、27、20人。
第51届国际速录大赛中国报名参赛的选手共16人,其中4人为职业选手,占25%,来自3家机关企业;高职9人,占56%,来自3所高职院校;中职3人,占19%,来自2所中职学校。
我国采用的是自主报名制,即参赛单位和个人自愿报名参加。换句话说,本届共有8家单位的16选手报名参赛。虽说我们已做得相当好了,国内专门举办了选拔赛,但并非选拔赛的高手都报名参加了。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所在单位(院校)抑或是上级主管部门不同意参加,也可能涉及到经费等问题,还有可能是觉得拿不到奖牌没必要参加……。
我想说的问题是,我们参加国际速录大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参加国际速录大赛?
在我看来,拿奖固然是重要的,起码能够看到我国选手在国际高水平比赛中的实力。但除此之外,我觉得参加国际大赛应该还有如下重要的意义:
1.学习
国际速录大赛被誉为“速录界的奥林匹克”,代表了世界速录的先进水平。因此,学习其他国家速录技术、速录设备、速录教育、速录实践的先进经验,对于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速录高技能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本届大赛,我国主办机构专门安排了部分竞赛选手走访参观德国国会大厦圆形会议中心,听取了德国政府速记的介绍,受益匪浅。
2.借鉴
国际速录大赛迄今已举办了51届,其中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对于提高竞赛质量,创新竞赛形式,丰富竞赛内容,推广竞赛成果,完善竞赛制度,加强竞赛选拔体系建设,推动速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我们速录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和备战国际大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交流
参加国际速录大赛,无疑是一次开阔眼界,学习交流的机会。本届大赛期间,我国选手充分利用比赛间隙,积极与各国速录选手进行技术交流,了解国际先进速录理念、管理方法、培训体制和软硬件发展状况,对于改进速录工作或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秉持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国际速联为世界各国速录组织搭建了一个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平台。本届国际速录大赛成年组实时记录比赛冠军、马云及阿里巴巴速录师姜毅就曾表示,出国参赛,能认识很多国外速录同行,感受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各国速录师汇聚一堂,共同交流进步,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4.展示
借助国际速录大赛的平台,能够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速录的硬实力,在国际速录舞台上,能够展示我国速录人才的精湛技能和职业风采。而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在国内行业界引起强烈反响,正在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速录、走技能就业成才之路。
5.推动
国际速录大赛能够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各类院校等更加重视速录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工作,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时代风尚。通过国际速录大赛,让更多的人了解速录技能、认同技能成才、投身技能报国,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6.影响
勿容置疑,国际速录大赛展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速录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速录领域的影响力。在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的同时,参赛的每一位选手都能切身体会到技能也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
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期间,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一次宗教仪式上,英国大主教彼得有感于马拉松比赛中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的拼搏精神而说了一句迄今广为传颂的名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深深感动了在场的顾拜旦,他于是将这句话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
是的,与夺取胜利的荣誉相比,顽强进取和拼搏的参与精神更接近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金牌只有一枚,得到它固然表明着成功与光荣,但没有成千上万热爱者的参与,金牌就不会存在,金牌也毫无意义。比赛并不是为了赢,而是参与,因为只有参与其中,才会体会到比赛中的乐趣。因此,以平和的心态去努力,重在参与的过程,此次参与只为下次更好的收获。
必须呼吁一下,希望能有更多的院校、机构派出选手参加国际速录大赛,希望更多的中国选手在国际速录大赛的舞台上展示指尖上的“中国速度”。
来源:中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8:22:48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阅读学习,《劳动竞赛》版块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