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娘家人”,工作越来越顺
除了节假日,每天下午下课后,刘桂珍都会在学校门口的开阔地为村民读报。在她的影响下,段家湾和王家会的妇女也都自觉加入了这个“学习小组”。2016年5月,刘桂珍当选王家会(段家湾)村妇联副主席,新的身份让她更加有了干劲。“读《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山西日报》,给大家讲政策、读新闻,也讲妇联改革。”
刘桂珍从1987年就担任了村妇代会主任。30年的妇女工作经历,让刘桂珍感到“基层妇联干部难当”。“以前虽然村小人少,妇女工作在乡里还能排在前头,但现在全村一百多口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孩子上学到了县城,常住的也就不到20个,还都是老人和孩子。全村妇女只剩下了7个人。”刘桂珍经常思谋,“怎样才能发挥妇联的组织优势,让留守在家的姐妹们过上好日子?”
2016年5月,段家湾村妇代会改建妇联正式启动,刘桂珍困惑多年的问题,终于遇到了解决的好机会。
作为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桂珍主动与邻近的王家会村联系,并促成了两村联建妇联组织。村妇联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执委15人,服务185名妇女群众。通过选举,刘桂珍被选为村妇联副主席。从此,她与妇联其他干部一起,带领妇女姐妹们建起“妇女之家”和农家书屋,又积极参加乡里组织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妇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她定期召集妇女干部,通过读报学习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传达妇联组织的声音。作为村妇联副主席,刘桂珍还尽己所能地针对妇女需求提供帮助,切实发挥妇联的联合、帮扶、互助作用。前段时间,段家湾村妇女李玉霞在卖苗木时,买家着急催货,但李玉霞因劳力少不能及时发货,眼看买卖就要泡汤,刘桂珍与妇联主席协商后,组织20多名妇女赶到地头,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李玉霞把苗木及时送到买家手中。
为增加村民收入,刘桂珍带领乡亲们栽种油松等经济林,并通过村妇联联系企业采购树苗,为妇女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村妇联先后组织30多个妇女制作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并积极拓展外销渠道,大大提高了妇女们的收入。在刘桂珍和其他妇联干部的引领下,留守山村的妇女由过去的“坐街婆娘”转变成脱贫攻坚的“娘子军”。
2003年,县政府组织段家湾村搬迁移民,有村民不愿搬。刘桂珍四处借钱带头搬迁。最终村里37人实现搬迁移民,但城里的移民新居刘桂珍至今还没入住,她放心不下还没有搬走的村民,“我走了,孩子们就得辍学,老百姓看病也不方便了,段家湾只要还有一个群众,我就得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