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
扶贫须先立志,思想一通百事通。
每个人都有自尊,谁也不想一直贫穷。对于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扶贫干部来说,打好“思想脱贫”攻坚战,责无旁贷。通过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探索恰当的措施,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
首先,要加强思想引导,以扭转部分村民和村干部心中的错误观念。
2017年,是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既要加强宣传、教育传递“戴穷帽可耻、摘穷帽光荣”的理念,也要让贫困户知道,全面小康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精准扶贫,也不是要养懒人,他人和政府的帮扶只是一时的,未来的致富路子依然要靠自己走。
其次,树立好脱贫致富的典型,让贫困户有样学样。
农民的观望心态比较明显,但当身边有了致富的例子,往往会主动跟进。笔者在走访部分贫困村的光伏扶贫项目时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一开始很多贫困户对此项目并不感兴趣,但当扶贫工作组在某个贫困户家安装了示范项目、让其尝到了甜头后,当地其他贫困户也都纷纷要求参与。因此其他产业扶贫项目也可考虑先培育样板,形成示范作用。
再次,以扶智促扶志,形成“志因智强,智随志长”的良性循环。
很多贫困户缘何没有信心,表面是缺志气,但根源在于缺改变贫困现状的能力、手段和视野。增强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是增强其信心和志气最重要的举措。一方面要向贫困户灌输“一技在身,一生无忧”的意识,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殖等各项劳动技能,让他们看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最后,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重塑村干部的“火车头”作用,是贫困村脱贫的必然之举。
加强专题培训,保证村干部对扶贫政策理解透彻,让中央的扶贫精神入脑入心;组织村干部到脱贫示范村、先进村参观,增强脱贫致富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激发致富带头人的斗志,并取好示范村脱贫致富的“经”;创造学习致富技能的机会,让部分村干部从“懒人”变“能人”。
当前,惠州精准扶贫攻坚正在冲刺。而要打赢这场战役,需要政府、扶贫干部、贫困户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在落实既定措施的同时,只有让一些贫困户、村干部摆脱“等靠要”思想,脱贫攻坚战才能胜券在握。(评论员叶石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