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成效
通过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由党组织书记直接抓一批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项目,发挥党组织书记带头抓的示范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增强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业意识。推行“书记项目”由书记亲自抓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更加明晰、任务更加具体,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重大政策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项亲自督办,主业主责意识明显增强。在各地各单位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带动下,各基层支部书记的管党意识也得到普遍强化,自觉把抓党建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抓党建的要求落实到抓调查研究、抓突破难点、抓体制机制、抓工作创新、抓投入保障上,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2.破解了一批基层党建重难点突出难题。各地各单位党组织主动从本地本单位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题立项,发挥党组织书记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推动资源向项目倾斜,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党建面临的许多突出难题。城关镇党委针对村、社区干部值班坐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群众不经常的问题,投资100多万元,在村、社区安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实时监控村、社区干部值班坐班、服务群众情况,全面提升了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水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针对园区非公企业党建比较薄弱的问题,采取“抓组建、强组织,抓队伍、强素质,抓典型、强示范、抓服务、强活力”的“四抓四强”举措,使园区内38家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了全覆盖。肖堰镇党委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劳则劳”的思路,寻找突破口,培植增长点,彻底消除了“空壳村”,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全面提升。
3.提升了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地各单位党组织紧扣全县中心工作和本地本单位重要工作,把开展“书记项目”作为促进中心工作、提高工作实效的重要抓手,精准选题立项,明确目标任务,探索实践路径,使党建的保障引领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县委卫生工委围绕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组织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成立联合体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推动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资源下沉基层,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委教育工委围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三名”创建活动,共创建“名学校”9所,培养党员“名教师”200名,建成党员教师“名课堂”15个,加强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武安镇党委围绕创建文明城镇,针对环境“脏、乱、差”问题,在党员中扎实开展“带党徽、亮身份、保整洁、促靓丽”活动,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形成了人人爱护、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加快了文明城镇创建步伐。
4.凸显了党建工作品牌辐射带动效应。在“书记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书记创品牌、争品牌的意识明显增强,许多“书记项目”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薛坪镇开展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书记项目,每一个村培养1—2名优秀后备干部,镇党委统一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切实夯实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基础。其他乡镇积极借鉴薛坪镇的经验做法,推行“一村一名优秀后备干部”计划,有效地解决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巡检镇开展“党员创富带富”书记项目,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带领帮助周围的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先后涌现出“创富带富”党员37名,共领办创办致富项目129多个,带领900多名党员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这一做法在全县推开后,目前全县共涌现出党员“创富带富”标兵2109名,创建茶叶种植、畜牧养殖等各类党员“创富带富”示范基地282个,展示了新时期农村党员的新形象,党建工作品牌的功效逐渐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