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2|回复: 0

打破“洋种子”垄断还需自身硬

发表于 2017-8-18 11:11: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西兰花……这些老百姓常吃的蔬菜,竟然不少都依赖“洋种子”。网民表示,“洋种子”入侵给中国传统种业带来巨大压力,必须引起重视,国内种业公司应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补上研发短板,严格保护种子知识产权,提高本土种子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确保种业健康发展。
  种业安全遭侵蚀
  据报道,目前洋品种已控制中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所有蔬菜品种。此外,“洋种子”还全面进入中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花卉等领域,并逐渐形成垄断之势,目前占据市场80%的利润。
  网民“蒋学勒”认为,“洋种子”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带来高产优质的蔬菜产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外蔬菜种业技术所有者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控制权。这几年,“洋种子”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的“苦果”已在一些地方逐步显现。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正是种子行业“外强我弱”的突出表现。
  网民“塞外江南”称,种业危机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拿研发投入来说,我国种子企业的研发经费总和都不及一个国际种业巨头的零头。目前我国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种业产业集中度、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仍然较低,品种多乱杂、企业多小散、种子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突出。
  提高本土种子竞争力
  据报道,近几年,虽然国产蔬菜种子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但总体上看,与国外种业企业的差距还是很大。网民认为,要扭转不利格局,就必须提高本土种子的竞争力,抢占市场。
  网民“梅香生”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种业发展要由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也应制定种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实施细则。二是加大种业法治力度。对于种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必须有法律保障,要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格保护种子知识产权,净化种业市场,确保种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种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在引进来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自我研发能力,大力扶持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高品质的良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记者 明航 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