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8|回复: 0

在招聘与传销之间筑起隔离墙

发表于 2017-8-18 16:19: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时评】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从8月15日至11月15日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
  原本并无打击非法传销职能的教育部参与,体现了此次整治行动的针对性。在近期曝光的几起传销案件中,多有大学在校生、毕业生卷入其中。尽管大学生占传销组织成员的整体比例缺乏具体数据,但不断曝光的案例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传销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文化水平再高,社会阅历再丰富,也不能对传销组织掉以轻心。传销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作为“知识群体”的大学生亦不能幸免。以招聘为名发展下线,成为传销组织壮大的一种模式。一些求职平台、中介对招聘信息缺乏严格审核,疏于对用人单位资质的管理,导致传销组织混入其中。大学生对集纳各类信息的平台通常予以充分信任,几乎不会察觉到前方的“雷区”。以招聘之名行传销之实,迷惑性强,对一些求职困难的大学生更是充满诱惑。
  大学生离开校园与社会机构接触,无论是找实习岗位,还是谋正式工作,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求职能力自然包括对招聘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力。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些看似是香饽饽的岗位很可能是传销组织散布的诱饵。如果一份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机会、一个远超应届毕业生平均收入的岗位摆在面前,求职大学生就要小心了。
  要求大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对涉嫌传销的机构有警惕意识,是反传销教育的应有之义。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要防范的陷阱已经够多,净化就业环境需要各方努力,在大学生和传销组织之间构建一道隔离墙。
  对于大学生就业,一些高校存在过度关注就业率的倾向。每年求职季,大学多围绕提高就业率做文章,经常忽视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要求。大学生频频陷入传销组织,给各大高校一个警示:单纯关注就业率数据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应当表达更深切的关怀,包括对信誉差、来源不明的招聘信息发布风险警示。
  在信息社会,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舆论反复强调保护个人通信、财产信息,招聘市场恰恰是个人信息最大的流通渠道之一。求职者因为对招聘单位有所“求”,往往毫无保留地提供个人信息,缺乏保护隐私的能力。从保护个人信息的角度出发,也应当下大力气规范求职平台。一些传销组织在掌握求职者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后,以此为要挟,恐怕是其实施精神控制和人身控制的前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尽管传销组织诡计多端,但其能够引诱大学生落入陷阱,归根结底还是钻了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的空子。开展专项整治应当立足长远,构建政府、学校、学生共同防范传销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应届生招聘平台的监管。同时,坚持斩草除根,坚决铲除传销组织滋生的土壤。
  (作者:王钟的)(光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