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是党建文化的红色基因。党的许多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都孕育于革命年代。革命根据地时代,党建文化融入了开天辟地的创业精神;抗日战争时期,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成了党内精神的新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又新增了以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团结统一为特征的西柏坡精神。这些红色的精神谱系,是党建文化的底色,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优势,是流淌在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体内的文化血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建文化相辅相成。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弘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根本方向,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要求的先进文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以先进文化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党建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核心内容上高度一致,互为促进、相辅相成,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域外先进文化成果为党建文化增添养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吸收域外文化成果,是我们党加强自身的重要法宝。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也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既有富强、爱国、敬业、诚信、文明、和谐、友善等我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因子,也包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创共享的文明成果。
文化强党是党建文化建设的政治使命
“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所讲的“文学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也提出了文化强国、文化强党的要求。
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900万党员的大党,把党员凝聚在一起,离不开共同价值观的统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加强党的建设,要把倡导和弘扬这24字价值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强化党内价值文化认同,不断凝聚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为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思想方向。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和用好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断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了谁、依靠谁是政党的根本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根本取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拜人民为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