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dongzi

[散文 随笔 杂文] 李彦良|创作漫谈五题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2:44 | 查看全部
第五题:为文作赋“九要”

这是我在2007年召开的“纪念石评梅诞辰103周年暨阳泉评梅女子文学社成立庆典大会”上的讲话稿。内容与上面的议题可合为一类,所以做了修改后就收录在了这里。

103年前,一代才女石评梅在我们平定出生。那时候的平定管辖着阳泉,如今的阳泉管辖着平定。石评梅是我们平定,也是我们阳泉的骄傲。103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石评梅诞辰103周年暨评梅女子文学社成立庆典大会,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作为评梅女子文学社的名誉社长,讲如下几点:

一、文学创作要坚持“三真”,即真实、真情和真诚。

真实是文学之命源。真实就是真而不假,实而不虚。缺实失真的作品,如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文学的真,在于抑扬情真,创作意诚。真实作为文学作品的本色,并不与小说的虚构矛盾,小说的虚构是创作的一种必要的表现形式。艺术的虚构离不开真实的基础。无论是虚构,还是科幻,都不能虚情假意,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果都虚假起来了,那文学作品就没有生命了。

真诚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高境界。为文作赋,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其次才是读者。如果自己写的是些言不由衷的东西,即便再有经济价值,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污辱,对读者情感的一种亵渎,对文学创作本性的一种玩弄。真即不假,诚即诚实。文人的生花妙笔展示的首先是自己的魂灵,连自己的魂灵都不守护的人,纵然成文成书,那种虚假的卖弄又能长久几何?

真情是文学创作的品格所在。一个虚情假意之人不会得到可信赖的朋友,一篇或一本虚情假意的作品又能拥有多少读者?娇情和矫情,是女人常犯的两个毛病。不自信时,为取悦别人而迷失自己的做作是娇情;矫情,似乎比娇情自重些,但又会让人觉得过份。娇柔造作常使女人的作品失了真情,那是很可惜的。把情当作风筝,充其量是一种放飞,又不能断了线,线一断,风筝必然会毁损。而把真情当作珍宝,放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才可以得以升华。“真”是“情”的本质属性。情真才能意切,意切,那文辞、文风才能感人。竹虚而有节,草茂而有根,竹有竹的品格,草有草的情采。但都是真情不舍,才使它们生命有续,生生不息。作品的层次可以是竹,或者是草,但不可无根无情。

才情并茂有品格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真实、真情、真诚的写照。真实、真情、真诚,此三真是文学创作的本源,也是其归宿。

二、文学作者要做到“三我”,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有人说文学创作者是以做梦为已任的一群疯子。这群疯子不只夜间做梦,睡着做梦,而且醒着也做梦,做白日梦。不只思维做梦,还用笔做梦,你是这种人吗?梦是什么?离开人世并不久远的心理学家弗罗伊德认为:“日有所抑,夜有所梦。”这与中国古人讲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差一个字。这一“抑”一“思”,把梦的思维机制都变了。思是理智的,结果常是平衡的,平静的,周严的,文雅的。而“抑”使人想到了“扬”,有压抑,必有张扬,而这对矛盾的结果常是原始的,粗砺的,难以控制的。文学创作的命源在于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现实社会的感悟。那种感悟就是作者的梦。梦就是对现实超越的期盼和设计,向往和追求。文学创作美在作者头脑和文笔的清醒而不蒙昧。这就要求创作者不可少梦,却不能梦见什么就写什么。做梦源于自我,写作在于超越自我,文人应当做释梦的智者。

如何超越?弗罗伊德认为人是有“格”的,人的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境界构成。“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它包含遗传造就的本能、适应和冲动。本能、适应和冲动,都是“本我”存在的本能表现。“自我”则是后天形成的意识结构,是“本我”与人生的外部世界的结合,有协调和创造的作用,一方面是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去接受伦理,沿袭习俗,遵守道德。另一方面是满足“本我”的要求,不断地整合自己,走现实的路,做理智的人。“超我”是道德化,社会化了的个性品格。良心、公德、责任、理想、奉献、牺牲,是这个阶段人格的外表形态。至善、至美、至公、至德,是这个阶段的人生追求。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这“三我”的层层升华,即是一个自然的普通人成长转化为一个社会文化人和写作者必经的历练过程。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做文学美梦的人,就得走过这“三我”。这“三我”是三座山,人生一直在走,每天在走,有人走完了他一生的生命岁月,也走不到“超我”的境界里。文学创作者是艰辛的,要取得成功,必须从“本我”的梦中走出,进入“自我”的现实中,再走进“超我”的境界里。只满足于做个写梦话的疯子,是不成熟的表现。《红楼梦》作为传世宝典,根本在于曹雪芹写她时,不是在睡梦之中,而是在清醒之后。

做人得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如果说文学艺术是人类的白日梦,那作者就当将人类被压抑的情结在自己的作品中给以合情合理的释放和渲泄。即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从“本我”的梦中走出,进入“自我”的现实中,再走进“超我”的境界里,用写作才能去升华人类“本我”的本能,用创作才情去展示人类“自我”的苦痛和希望,用有特色的才气和才华去描绘人类“超我”的美景。

三、评梅女子文学社的创作要坚持“三要”,即要回报社会、要发展自我、要追求久远。

为什么说要回报社会?因为没有当今社会,就没有我们这幸运的一群在这里结社。为什么说我们是幸运的一群?因为有国家宪法的依托,有党的领导和支持,有人民的期待,有时代的召唤,有家庭和亲人的扶助,有文友同仁的鼓励。今天在大会上,市委程步云书记的热情鼓励,李天太副书记的殷切希望,人大丁贵生主任的期盼和宣传部高全怀部长的嘱托,以及妇联朱玉芳主席的具体要求,就是极有力的说明。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经济及政治力量和文化现象的折射。你既然用笔了,既然成文了,而不去回报给你幸运的社会和时代,你的笔用得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小我是微不足道的,卿卿我我与社会的大潮流比,许是浪花,但却是渺小的。回报社会就要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老百姓,关注深层次的素材。去体验、去提升、去剖析、去描摹,去歌颂。

为什么要发展自我?请姐妹们理解,这里的“自我”,不是你单个的自己,是我们的“评梅女子文学社”。我们的“评梅女子文学社”,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传承。没有石评梅的光焰照耀,没有“平定女子文学社”的初创起始,哪有我们的今天?“评梅女子文学社”的宗旨,在于发扬石评梅的文学创作精神,以文学创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用毛泽东主席倡导的文艺方针,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指导,高扬时代的主旋律,描摹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创新出自己的作品来。一个人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落伍,一个组织也然。没有“平定女子文学社”的昨天,就没有“评梅女子文学社”的明天,但此社与彼社又是不一样的。两社相比,时代前进了,地域宽泛了,队伍壮大了,作品丰富了,一切都在提高中。有了提高,才会发展。发展中的事业,才有希望和前途。要使“评梅女子文学社”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势态中,每位社员都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提高的途径,只有学习和实践,练笔就是实践,创作就是实践,实践就必须勤奋。学习的内容就更多了,先进的文学理念得学,高尚的人文道德品质得学,高超的表现手法得学,不会学习的人是难以进步的。我们大家要用自己的不断进步,促进“评梅女子文学社”的不断发展。

为什么要追求久远?我浏览了一下第五期的《红鬃马》,时尚的东西不少。什么叫时尚?就是与时代风尚合拍的内容和形式。文学创作如果不时尚,就没有人读。但有成就的作品不只时尚,而且影响久远。因此我们在追求时尚的同时要想到久远。估一估自己的作品能活几岁?时尚的文学作品是充满朝气的,蓬勃鲜活的。久远的文学作品不只外表蓬勃鲜活,而且有优的品质和高的品位 ,有深刻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的作品才会有读者。能给读者启迪和教益的东西,才会被广泛而永久地传诵。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在写作时要多些思考,少些浮躁;多些冷静,少些狂热;多些推敲,少些马虎;多些深沉,少些浅薄。

古人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其要义在于把写文章看得比打江山还严肃,还庄重。江山可易主,社稷有更替,如战士的衣裳;而文章却是千古流传的。既下笔,就当审慎。因此既选择了文学,就得为自己的笔负责任。而使命感和责任心又不可使自己遗失了自己的特色。文学创作的艺术生命寄托在自身作品的气质和风格中。人云亦云,是鹦鹉也会做的活。东施效颦只能是一种作呕的做作。猫样的老虎虽然也叫虎,即使从纸上走下来,充其量也只能逮个老鼠。因此对文学创作的特色而言,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也就失去了超越的基础。因此,在树立文学创作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不可丢失了自信和特色。自信的人才有原创的勇气和才能。没有原创价值的文学作品永远长不成大树。璞美在于怀中有玉,玉美在于肯被雕刻;瓦美在于能够遮风挡雨,陶美在于不怕煅烤。所以玉质可赏,瓦器可用,特质所在,价值所依。姐妹们要珍重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特色,不要自弃。

追念先贤,评梅虽逝,佳作流芳,精神永垂;感怀使命,重任在肩,新品问世,后来居上。文人的精神是薪火永续的。相信姐妹们中会有当代的石评梅在“评梅女子文学社”这一文学页面上发展起来,会从石评梅的家乡阳泉、平定这方热土上再次走出娘子关,创造出新的辉煌。时代在召唤着姐妹们前行,社会和事业在激励着姐妹们的成长,党和人民更期待着姐妹们的大作问世,我们只要努力,成功一定属于我们。文学是有灵性的抒发,把你的灵魂和情感,才能和理智,勤奋和辛苦都献给你钟爱着的文学事业吧。

一己之言,不足为贵。与姐妹们交流、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3:03 |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李彦良  山西昔阳人,1948年生,无党派界别,退休教师,省作协会员,退休前为副教授职称,曾四度被"平定女子文学社"和"阳泉评梅女子文学社"聘为名誉社长。2004年由文史出版社出版《三音集》,2011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瓦妮说童年》,2015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点击金秋》,20I7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诗集《山溪淙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8:43:25 | 查看全部
感谢李老师的佳作,确实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