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赵楠 华北油气
阳光从树枝的空隙里倾泻下来,反射出太阳的剪影。枝头的花朵,羞答答的露出个尖尖角。坐在树荫下纳凉,树葱葱绿绿,花争相娇艳,还有广场上奔跑玩耍的人群,竟觉得眼前也是一副妙曼的风景。
在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看熟悉的风景,交往熟悉的朋友,这是平凡,也是幸福。但是有时候我们似乎不满足于平凡的幸福,有种想离开熟悉的环境,去一个我们不曾到过的地方,体味不同的生活的冲到,甚至途中你不知道会遇到谁又会有怎样意外,但依然乐此不疲沉溺其中。这也许是现在旅行和旅游越来越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游玩也有这样一种共性,有的游客只是到景点转悠一下,和地标拍照合影后就匆匆离开了,貌似在说‘我来过’。我就偶遇一个游客评论西湖美景说:“这里也没有什么啊,果然看景不如听景,没什么意思。”除了平静的湖水、梦幻的传说和新鲜的空气之外,西湖好像确实一无所有。然而,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周国平先生曾在自己的散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和十年前相比,今日的庐山热闹非凡。尤其一个个景点,简直是闹市,游客像赶集一样摩肩接踵。加上那些粗俗不堪的所谓的导游,大声背诵牵强附会千篇一律的解说词,使人耳根不得清静。我避开景点,徜徉在人迹稀少的小径上。在我眼里,路旁那茂盛的绿草,灿烂的野菊花,青苔斑驳的小石桥,无不可观,处处是景,远胜于人满为患的景点。其实,庐山本来何尝又什么景点?陶渊明嗜酒,“醉辄卧石上”所卧之石不知几许,后人偏要指庐山某石为陶之“醉石”。白居易爱花,“山寺桃花始盛开”,所见不过桃花树丛,后人偏要指庐山某处为白之花径。无名天地之始,何况一石一径?可叹世人为名所惑,蜂拥而至,反而看不见满山无名的 巉岩和幽径,遂使世上不复有陶白之风流。
在先生眼中,景在景外,景在心中: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一弯清泉,都是一幅风景。咱们的先祖,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便,他们却能细致入微的从生活中发现意趣,即使在寒冬腊月,也饶有兴致地数九。在冬天来临前在宣纸上画上九朵梅花,每朵梅花有九瓣,每天描上一笔,待纸上的花开,春天也来了,过的就是如此这般鲜活精致。他们画的不是风景,而是自然天性的流露,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景在景外,那是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发自一种内心的欢喜,把生活拆成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不再麻木,不再逐流。就好像如果遇到斜风细雨,就把自己置身雨中交给天地;如果遇到大雪纷飞,就与雪花共舞漫步雪中。成就遇见,本身就是风景。
景在景外,它无所不在,一株娇媚的花儿,一片似火的枫叶,一副纯真的笑脸,一双清澈的眼眸,一阵郎朗的笑声……
景在景外,用我们欢快的步伐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印记,用美好丰盈的内心封存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