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是旗帜,代表着方向;先进典型是资源,凝聚着力量,选树典型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工作方法。信阳中院坚持“用典型引路,向模范看齐”的工作路子,在全市法院营造出树典型、学典型、用典型的浓厚氛围。全市法院先后推出了自愿放弃城市优越生活、扎根人民法庭30余年的全国模范法官姜辉;坚持融情于法、用心挽救失足少年的全国优秀法官卢颖;在立案窗口苦练“站功”20年、宁可自己晚下班也不让百姓等半天的法官郑宏伟;全市法院“办案状元”、一年办结604件的法官崔俊杰;临近退休、勇挑重担、常年坚守首都接访一线的法官李晓峰;全省政法干警第一人、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法官许朝地;办案途中见义勇为、施救车祸受难群众的法官熊建华等多位典型。他们都是信阳法官群体的优秀代表,是忠诚爱民、敬业担当的时代楷模,在全市法院形成了“一个典型一面旗,一批典型带全局”的良好局面。
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先后有26人次受到国家、省级表彰奖励。信阳法院选树典型的做法也受到了最高法院、省委政法委的表扬肯定。今年以来,在深挖宣传一批老典型的同时,信阳中院又推出了“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信阳中院行装处,“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信阳中院民一庭,“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罗山县人民法院法官董王超等一批新典型,并在全市开展了“寻找最美法官”和“寻找最美法庭”活动。
创新载体抓党建
创新是引领党建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信阳中院坚持把创新贯穿党建工作始终,建立健全“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设计“三个一”党课、“讲故事,上党课”等载体,构筑“法官讲堂”等阵地,运用“互联网+”建立党建工作交流群,将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创新活跃在法院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信阳法院树立“以文化人、以文育院”的理念,持续推动“七一”表彰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举办表彰大会暨文艺会演,把党建表彰寓于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中,用先进文化哺育人、熏陶人、影响人,用先进典型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改变了过去生硬枯燥的形式,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党建文化“软实力”,激发了党建工作活力。一位老党员在观看表彰大会后动情地说:“这样的形式,比传统开会好一百倍!”
与此同时,党建工作成效已经切切实实地体现在审判工作的创新中。
为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信阳法院在创新党建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党建的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宣传,坚持“快、精、准”,第一时间把信阳法院党建的声音传递到社会各界。在今年6月4日召开的市两会上,信阳中院院长张新中的法院工作报告结束不到十分钟,“@信阳法院”就及时发布了独家图解工作报告的微信,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甚至新闻媒体都赞叹信阳法院的新闻宣传速度。
服务中心也是党建工作的根本。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推动中心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信阳中院始终把服务中心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融入到哪里,创先争优就延伸到哪里。
信阳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党支部坚持把巡回法庭开进企业、矿区、社区等处。在淮滨淮南湿地、平桥天目山、罗山杜堰河鹭鸶林湿地等县区,环资庭还设立了复植补种公益林基地。淮南湿地公益林基地揭牌的当天,在省高院和市人大有关领导及200余名干部群众的见证下,该院在基地公开审理宣判2起滥伐林木案,被告人现场补种了林木,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同时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信阳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了“复植补种”生态修复司法机制,助推中央、省、市“三项重点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信阳两级法院先后开展了“怎么看、怎么干,奉献在岗位”大讨论、“信阳法院十大优秀青年”评选推荐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推动作用,激励党员干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