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一栋坐落于深圳市福田CBD的摩天大楼,以其冠绝华南的“身高”和一柱擎天的“颜值”,始终吸引着公众的目光,它就是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作为中国华南第一高楼,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座600米以上正式投入使用的高楼,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能在深圳这座海滨城市拔地而起绝非易事,而它的总承包单位——中建一局则用8年的努力和坚持,成功刷新了华南的天际线。该项目荣获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千米泵送:穷尽千米路,更上一层楼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施工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应对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的气候特点、如何攻克复杂环境下33.8m超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坚硬岩石中8米超大直径人工挖孔端承桩爆破嵌岩施工、超高结构液压爬模施工、600米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结构补偿控制、超高层建筑施工北斗高精度平面—高程同步控制、超高层重型钢结构吊装就位等。而首要的问题,则是如何将混凝土成功送到600米的高空。
平安金融中心在建造中需要将C60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到586米的高空作业面。打个比方,我们平时用吸管可以很轻松地把水吸到嘴里,但如果把水换成粘稠的糯米浆,把吸管加长到586米呢?
针对上述施工难题,中建一局采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联合攻关,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将这种最黏稠的“糯米浆”,用一根长将近1000米的“吸管”送到高空。
600米的高空可以送到,那么1000米呢?
虽然,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将300米作为超高层建筑衡量线,但千米级的高楼离我们并不遥远。建造千米级高楼最先要解决的难题,依然是如何把混凝土送到千米高空。
在建设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中建一局的技术人员开展了千米高楼混凝土泵送实验。
据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予启介绍:“为解决千米高程泵送的难题,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场所,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混凝土结构只有555米,我们采取了用水平长度转换竖向高度的方式进行模拟试验,本次试验共使用直管长度达2300米。”
2014年,中建一局与清华大学合作,就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实现了混凝土高强度与泵送性能的统一,研制出“12小时初凝、45Mpa压力下工作性能不变”的C100超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C100混凝土能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承受一万吨的重量。
要将C100混凝土泵送到1000米高度,管道将承受超过45Mpa的压力,传统的管道固定与连接方式不能满足该项要求。中建一局根据试验场所特点,对泵管固定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后采取了楼板夹持与墙体固定相结合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此次试验的成功打破了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606米混凝土泵送纪录和2014年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创造的620米高度的混凝土泵送纪录,创造了全球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新的世界纪录,同时还解决了“水平长度与竖向高度的转换关系研究”“管道固定方式及泵送设备研究”“C100超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三大科研难题。
超高层施工:匠心擎天柱,雕铸紫金冠
在超高层领域,有一个说法,300米是一个门槛。每增加100米,无论施工难度还是科技含量都将增加一个级别。
118层、600多米的“身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到底立不立得住?楼盖好以后会不会晃动?
“我们的基础打得深,8根直径8米的超巨型桩打下去,最深离地面有近70米,直接连到了岩石层,这座大楼就跟地壳长成了一体,稳固得很。”周予启介绍说。(科技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