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冯文 燕山石化
无色、高雅、安静、情怀,这是彼岸花书院第三季奇石、书、画、印展带给大家的深刻印象。在这个800多平米的展厅里,彼岸花书院的展厅布置让到场嘉宾耳目一新,书、画、奇石、印章,嘉宾席上缤纷的水果,和谐的就像一曲乐章。
这次画展共展出四位作者一年来的精品力作百余幅。奇石收藏家张艳会老师将他刚刚获得“团异网”奇石大赛金奖的“笑龟”作品运到了展览现场,让观者在欣赏奇石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张艳会师从古瓷器、玉器、奇石鉴赏专家金月麟先生。长期以来,在学习研究古瓷器的同时,偏爱大漠风砺石,每年数次深入内蒙大漠戈壁,行程几千里,历经大自然一天四季的磨练。他收藏的奇石有数千块,其中精品“诗仙李白”、“十二生肖”、“金蟾”等受到广大奇石爱好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他说:“要用一颗自在纯净的心,去寻找那上亿年的缘份”。
展览现场最抢眼的一幅高 2米 ,宽6米 的巨幅楷书心经作品,出自彼岸花书院张伟民老师的笔下,他用具有庙堂之气的颜体书写的心经作品,表达了他创立彼岸花书院和致力于书法研究道路的决心。2016年10月,彼岸花书院、三境堂书法工作室正式成立,2017年3月,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燕山工作站正式在彼岸花书院挂牌。一年来,多名工作室学生陆续取得优异的的成绩,成为了省会员、甚至成为全国会员,他本人也在书法的道路上一直笔耕不辍,不仅引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潜心创作,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展览开幕当日,他的草书作品在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的消息径走网络,在众多祝贺的声音下,他依然说着自己的理想:就是难忘学书初心,设学堂以结缘共道,坚持走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跟着我们学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是需要分享和共享的,书院的公益课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将所学倾囊相授,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传承,这样我们的传统书画才能发扬光大。
董喆老师的画是促成了这次展览主题的重要因素,他说本次展览的作品没有颜色,都是淡淡的墨加一点花青、赭石。没有颜色即是“无色”,恰巧心经中一句“无色声香”正应了此话,后一揣摩,也有些意味,有很多参观者就是冲着这四个字来的。董喆是北京美协会员、中石化美协理事、燕化美协秘书长,可他一点没有“长”的架子,端着相机到处照相,经常被认为是“工作人员”,拍出的照片也是十分的讲究,绝不敷衍了事。做事也是像他的画一样,精益求精,细致到入微的程度,就连嘉宾席上的矿泉水瓶子码成一个竖排,他都要用尺子量好距离。此人,焉有画不好之理。
最具有儒雅气质的郭文晖老师,在这次展览中使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点子,印章本身是小物件,刻完之后更加难以看仔细,于是他把原作作品放大印刷,视觉效果就具有相当的冲击力,相比以前放在展柜里趴着看还看不清的方式要强太多,虽然遗憾没有看到原作,但已经能让观众驻足很久。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郭老师肚子里可有大量存货,上他的课,要一边听故事,一边百度,一边记笔记,生动自不必说,知识量大到无边,他的教材不是书,是字典,他要一个字一个字给大家讲下去,这要讲多少年?有人说他的字金石味更浓,不怪乎他是从碑入字的,有趣味性,有线条的质感,更有一番超脱融在章法里。
彼岸花书院的前言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燕山之麓,钟灵毓秀。丙申初秋,吾辈志同道合者,发心创建彼岸花书院,旨在一心向道,以艺会友,开设学堂,传授艺业,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如彼岸花般布施美丽与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