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齐白石为什么又临摹王的画呢?而且临摹时王梦白还在世。有学者认为齐白石是为了润笔费,这只是猜测,真实情况,不得而知。陈传席曾撰文评论道“从齐的题诗看来,齐王二人虽有隙怨,但并非仇恨,而且齐对王虽不服气,但还是认可的,不轻视的。齐王二画基本相同,但齐画的仕女头发不如王画的层次多,且王画更生动,齐画缺少变化。衣纹线条,王比齐也更有古意,更有内涵和变化。诗相当。”小编很认同这点,不然后来齐白石怎么会送儿子去其门下学画,王梦白还接受了呢?
王梦白画猪传为美谈,实则最善画猴

王梦白《夕阳芳草见游猪》,其中“夕阳芳草见游猪”为梁启超手书
王梦白画画不走寻常路,别人都喜欢画梅兰竹菊这类的,他却喜欢画猪、蛇等,在文人眼中猪又懒又脏,所以文人不屑。1920年在《花阴画展》中,王梦白画的《猪》被胡佩衡形容为“惊动了整个画坛”;1922年秋,陈师曾组织了“纪念苏东坡诞辰八八五周年”的罗园雅集,轰动一时。梁启超、姚茫父、汤定之、周肇祥、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溥心畬等应邀参加,众人一致推让王梦白画猪,顷刻间一只憨态可掬的墨猪栩栩如生于纸上,陈师曾补竹,并题上苏东坡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个肉食主义者,获得众人的赞赏,被认为纪念东坡诞辰的最佳礼物,由此王梦白的名气大增并传为美谈。

王梦白《蜂猴中堂》纵148厘米,横82厘米
落款:“略师南田老人笔法于三衢峥嵘岭之乐丰亭,王云作。”
事实上,王梦白最善画猴,他画的猴子之所以活灵活现,源于他认真观察与极好的记忆力,而逛动物园和看电影则是他的生活乐趣。衢州市博物馆藏王梦白《蜂猴中堂》,蜂猴”谐音“封侯”,寓意功成名就,画中猴子技法吸收了恽寿平的没骨法。“画中题“生平果遂封侯志,寿考何须到白头。”讽刺民国官场某些醉心功名之人,为爬上高位连生命也不顾。刘海粟问曾其创作动机,梦白答曰:“北洋政府名公巨卿皆猿公同类,此辈冠盖满京华,我辈能不憔悴么?”如此,画猿是画鬼!从中可以看出王梦白是个“耿直boy”,也因此才会受人排挤。

王梦白《红树双猿图》
值得一提的是王梦白爱憎分明,处事极端,自号“骂斋”。他与余绍宋是同乡,初到京城时余绍宋推荐他在司法部任职,更是余绍宋“宣南画社”的常客。当年王梦白母亲去世时,正赶上王梦白贫困交加,无法启程。适逢余绍宋巡视浙江,于是王梦白专门上府求托,请余绍宋到自己母亲坟前祭扫一番,以慰亡灵。结果余绍宋没有履行诺言,这大大激怒了王梦白,随即断交。时隔不久,当他收到余绍宋请柬,受邀到余府为其母八十大寿作画时,非常气愤,可余绍宋不肯罢休,多次派人上门邀请,王梦白难平一腔怒气,于是想了个主意。寿宴当天,王梦白大步来到客厅,当众指着余绍宋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叫什么余绍宋,你应该叫余绍犬……”
王梦白虽才华横溢,却因刚正不阿,个性率直,喜欢酒后数落人之短处,以至于后来落落寡合。他平日嗜杯中物及雪茄烟,又好戏曲,1929年赴东京展画,获资数千元,返国不久,豪赌散去。有意思的是画中的他和生活中的他可谓判若两人,可见绘画给了他一种精神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