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是七夕,当大家都在欢度“中国情人节”的时候。从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我不得不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七夕跟情人节真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较准确的说,七夕应该是地地道道地“中国劳动妇女节”类似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先来看看,七夕节是怎么来的?

古代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女儿节,是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女人的节日。我们知道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又因神话中的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她成了凡间的妇女的偶像,因此女人们要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具体的习俗就是在七夕这一天,妇女们举行各种技艺比赛,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等等。所以你看,古代的七夕这一天完全是妇女劳动的场面,如果今天非要给七夕节下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只能是:中国劳动妇女节。再有,用简单的笨理儿想都不会是情人节,七月初七正值伏天,热的心烦意乱,有谁会带着满身臭汗谈恋爱?再说牛郎织女两人一年见一次面,有谁愿意有这样聚少离多的伴侣?

因此,现在把七夕说成是中国情人节,完全是商家炒作,纯属没文化,数典忘祖。实际上,像七夕节这样被搞错的中国传统文化,屡见不鲜,也不都是商家炒作,还有媒体的误导。比方说,每年的春晚,到零点敲钟时,主持人会说“什么什么生肖年来了”。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严重错误,第一,敲钟时间应该是23:00点(每天子时的开始),这才是第二天的开始;第二,生肖年的到来时间是立春,绝不是春节,所以在春节和立春之间出生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千万别把自己的生肖搞错了。

如果非要给中国定个情人节话,那应该是阴历的三月初三,不会是其他日子。三月初三,古时称上巳节。上巳节这天,青年的男男女女会走出家门出去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人。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自由恋爱的,只有三月初三这一天恋爱是自由的,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可惜到后来,汉民族把这个传统忘掉了,只有一些少数民族保留了下来。如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依然过上巳节,甚至还要放假一天。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通过考古,我们发现商周时期的墓葬很少有双人的,都是单人墓。这说明商周时期完善的婚姻制度还没形成,那么人类的繁衍主要靠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欢乐谷”习俗,也就是由当时的“政府”指定一个地方,让青年男女都聚到这里互相挑选自己的性伴侣,甚至当场发生性关系。这个活动的时间《周礼》中记载是仲春之月,魏晋时把这个日期固定在三月初三,当然到了魏晋时期完善的婚姻制度已经形成,男女之间挑选的也不光是性伴侣而是意中人。三月初三这一天在古代是非常热闹的,对于青年男女来说就是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从另一个角度说,三月初三,万物生长春暖花开,这才是生物的发情之时。再说,古代的青年男女在三月三这一天找到意中人后,就不再分开了,这才是伴侣们最想得到的。所以说,中国的情人节只能是古代的上巳节(三月初三)。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记住了西方的二月十四,却不知我们自己的三月初三,真是不应该!
最后,七夕祝愿:所有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辛勤劳动的女人们,节日快乐!
来源:谦儿哥旅行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