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回复: 2

高考40年,作文题里看“变迁”

发表于 2017-8-28 20:5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考40年,作文题里看“变迁”
2017-06-08 09:50:5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孙琪、魏梦佳)7日,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刚结束,“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车辆与时代变迁”“用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等各地高考作文题立刻受到关注,引发热议。高考恢复40年里,内容不断丰富的作文题目牵动着人们的心弦,也悄然记录着社会的变迁。

  每年高考,“打头阵”的语文考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作文题目。社交网络上,人们乐此不疲地讨论当年的作文题目,回忆自己高考那年的拼搏。高考考题不断变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1977年刚恢复高考,中国百废待兴。恢复高考让许多人“重启命运之门”,他们从农村、工厂、牧区走向考场,放下农具、模具,拿起纸笔。10年的艰辛、自然灾害带来的悲怆都化为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动力。当年的北京卷《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等高考作文题,充满力量和希望,也不乏对过往的反思与警醒。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对此深有感触。1978年,他和很多人一样,怀着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参加了高考。“高考就像我生命中突然出现的一道光,追寻更多知识、更好的出路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他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介绍,1977年刚恢复高考,高考作文与政治联系很紧密,结合时代状况,考试题目相对简单。到80年代初就具有一些弹性和灵活性。多年来,出题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发挥出更好水平,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如让考生探讨社会问题和生活哲学等。考题不仅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容,伦理和文化价值上也有讨论空间。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那些最初的作文题目似乎过于“严肃”“正经”。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作文题目更偏重社会议题,出题方式也更多样化。看图作文、改写短文等新高考作文模式应运而生,成为高考改革的一股“清流”。无论是80年代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作文题目,例如《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树木·森林·气候》,还是90年代《带刺的玫瑰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鲜活生动的题目,都展示了高考顺应时代变化的特征。

  从教以来,关注高考作文题是北京陈经纶中学语文教师李良益的“必修课”。他说,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记得之前的作文题目指向明确,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题目,超越了价值判断和评价,让考生用自己的经验或思考去完成一个逻辑评价,给了考生极大的发挥空间。”

  专家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考作文题目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例如,2008年的高考题目聚焦汶川地震,2009年则用寓言故事引导考生谈“生存的本领”。

  张颐武介绍,这些年,高考的作文题目主要分为几类。一类是漫画或故事,“往往让人意想不到,可以做不同方面的延伸”;另一类是题目比较丰富,在伦理和价值观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来谈,这些都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有给出故事或者新闻,让考生来加以阐发。

  “40年了,时代在变迁,高考在变革,作文题目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高考引领更多人走上了求知的道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把他们带去更美好的未来。”李良益说。(实习生樊攀参与采访)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陈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4 09:16:50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1:00:26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