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回复: 2

《去台北》:台北自由行私家指南书

发表于 2017-8-29 06:29: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去台北》:台北自由行私家指南书
我要评论
2016年08月08日 16:28:45  来源: 新华网




    [书籍信息]

    书名:《去台北》

  作者:夏雨清 主编

  ISBN:978-7-208-13607-6/I.1488

  出版时间:2016.5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49.00元

  [编辑推荐]

  台北自由行私家指南书。

  舒国治,焦桐,朱振藩,曾郁雯,何健,冯明中,钮承泽,韩良露,韩良忆,张国立,程昀仪,王文华,张辉诚,黄永松,陈升,张怡微。16位台湾当地文化名人 × 25个台北旅游私人地标。

  舒国治带你吃遍台北,钮承泽带你走街串巷,陈升带你读书喝酒……一个私房的台北,一种道地的玩法,一群超有范儿的带路人。

  [内容简介]

  一本极具实用性、权威性、审美性和文化性的台北旅游导览。

  一本令人充分领略台北文艺之美、美食之美、茶道之美、街市之美、杂货之美的深度台北游记。全书分为“贪食纪”、“寻茶道”、“街市游”、“杂货淘”、“文艺派”五个部分,由台湾本土文化名人舒国治、钮承泽、陈升等担任向导,以他们对台湾文化与台北游览之趣的深刻认识与本土体验,精选台北最值得游玩的地方,介绍最不能错过的台北私房美食,最不可替代的台北文化精髓,令读者吃到最正宗的,玩到最道地的,感受到最有灵气的台北,获得一趟在地美食家和玩家带来的私房台北旅行体验。

  [作者简介]  

    夏雨清,生在海岛,居于山上。媒体人,曾供职浙江卫视、《都市快报》,现在做杂志之余,在乡间开着几家很小的小旅馆、杂货店。

  [媒体评论]

  永康街的店景与人景,皆是台北最雅致的风景,处处透出欢乐。

  ——舒国治

  吃卤肉饭不能斯文,一定要大口扒饭!

  ——焦桐

  台北不需要攻略,你们就放心地来,随心所欲地探险吧!

  ——钮承泽

  搭忠孝线地铁去艋舺,吃鹅肉和台式热炒。可爱的情节和人物都在台北。

  ——陈升

  台北不太大不太小、不太旧不太新、不太静不太吵,台北是个迷人的城市,既来之则爱之。

  ——曾郁雯

  [目录]

  序1 舒国治:游台北三天如何吃小吃

  序2 夏雨清:一定,去台北

  贪食纪

  舒国治:闲晃台北四十年

  台菜× 欣叶 台菜,没那么简单

  小吃× 鼎泰丰 第101 只小笼包

  焦桐:拼就一副酒肉肚皮

  淮扬菜× 银翼 台北的淮扬风情

  精菜× 食养山房 舌尖上开出一枝花

  朱振藩:愿当美食的白老鼠

  江浙菜× 极品轩 小海鲜,糟霉腌

  曾郁雯:多宝格里炖巫婆汤

  西餐×1516 德国酒馆 慢条斯理,在1516

  手工酱× 疯虎辣菜 手剁的才够味

  寻茶道

  何健:茶字天地宽

  壶茶空间× 冶堂 小巷里,讨碗茶喝

  冯明中:百年老街,四代茶商

  茶乡× 坪林 好山,好水,好火候

  街市游

  钮承泽:台北不需要攻略

  老街× 大稻埕 穿越一百年

  韩良露 :小巷小弄,天宽地长

  巷弄× 大安人文街区 本土与旅行的双重美好

  韩良忆:家门口的咖啡旅行

  文艺咖啡馆× 窝着咖啡 台北另类小清新

  怀旧咖啡馆× 小孩散步 每天都要像小孩一样

  酒吧咖啡馆× 小自由咖啡馆 好酒之人的朝圣地

  张国立:江湖气,吃饭团

  菜市× 南门、东门 外省人的菜市场

  鱼市× 富基渔港、鼻头角 成全有追求的食客

  程昀仪:发现台湾生活品格

  店铺群× 好样 一条街都是好样的

  杂货淘

  王文华:工作狂式的带路人

  粮商号× 掌生谷粒 好米莫负青春期

  手工作坊× 自然结果 芬妮猫家的果实酱

  张辉诚:老家是个红色的圆圈

  古玩摊× 跳蚤市场 日头声响

  文艺派

  黄永松: 看山看水,小而美

  出版× 汉声巷 一条巷子的前世今生

  陈升: 台客江湖

  书店× 诚品书店 不再让你孤单

  张怡微: 海派姑娘遇见台北文艺

  戏院× 湳山·光明·光点 在台北看电影

  跋 曾郁雯:来台北

【书摘】

  贪食纪

  如果你不爱吃,去台北的乐趣顿时就少了一大半。

  “在这里,想撞见一家特别难吃的餐馆,有点难喏。”

  不止一个台北人有这种自信。

  所以,最后矛盾就在于,台北美食太多,而我们在台北的时间,太短。

  必须找最资深的吃货带路才行。

  那就跟紧美食家舒国治、焦桐、朱振藩和曾郁雯吧。


  台北带路人


  作家,美食家

  舒国治

  闲晃台北四十年

  梁文道曾说,“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阿城,另一个就是“舒哥”。

  “舒哥”正是舒国治。

  如果要选一个作家代表一个城市,那么舒国治肯定是台北的首选。在台北,舒国治早就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淡泊随性、恣意自由的生活态度一度成为都市“慢生活”典范。

  他有很多名号,“小吃教主”、“晃荡达人”、“台北地下市长”——因为爱闲晃,舒国治几乎走遍了台北的大街小巷,又因为“最能讲故事”,便被朋友们戏称为“地下市长”。

  到台北的第一顿晚餐,舒哥带我们去吃地道的台菜。席间大家聊文艺聊历史聊八卦聊得热火朝天,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食物。

  这顿饭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帮我们的行程做好了规划,“第一天去鼎泰丰老店吃小笼,下午在永康街散步,可以去耀红名茶艺术空间喝茶,顺道去敦煌画廊看看;第二天去台湾师范大学附近的小吃街……”

  听着他信手拈来的一家家茶馆小吃,忍不住发问:“这些店你都去过啊?”

  “当然啊,这些都是我自己反复去过很多次的店,也推荐给很多朋友过,基本上口碑都还不赖。”

  舒国治从美国回来后,就没在家里开过一顿伙,一日三顿,多是在排档、小摊、食肆,这样一吃就吃了20 年。

  他最喜欢吃小而简单的东西,“像卤肉饭就着一碟煮卷心菜,像福州干面加一碗鱼丸汤,或是一盘饺子,两三个水煎包等。”而台北的小吃,在这一点上,与他不谋而合。

  在《台北小吃札记》里读到他笔下的台北小吃,又怎么及得上跟着作者本人吃遍台北来得精彩霸气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热情好客的舒国治带着我们这群好奇心和食欲同样旺盛的外省人全台北趴趴走(台湾习惯用语,即“东游西荡”),终于让我们好好体验了一下这位被友人戏称为“台北地下市长”的舒国治是如何度过每一个“理想的下午”的。

  “睡到中午出门,下楼走路去青田街吃中饭。沿温州街向北,过了和平东路就是青田街,再远一点就是小吃店遍布、非常有意思的永康街。吃完饭之后寻一家熟悉的旧书店随便坐下,漫无目的地看书,如有相熟的店主正在泡茶,就相陪一杯。晚上是电影、朋友的宴聚畅谈,或者独自在家听音乐。”

  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梦想中最完美的那一种。带路的舒国治,步子不紧不慢,瘦高的身影被台北午后的阳光拉伸得忽短忽长,偶尔停下来等候落在巷尾的摄影师,干净细长的手指掖一下围巾。

  这画面让我想到他的朋友对他的描述:他像是个误入现代的古代人,至今不会用电子邮箱,也不会转发短信,住在租住的房子里,写着一点都不时髦的散文。但各地的人到了台湾,都会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他,让他带领他们游走。因为大家都说,这个在台北闲晃了近四十年的人,才知道这座城市最多的秘密。

  推荐去处1

  台菜× 欣叶

  欣叶台菜(创始店)

  台北市中山区双城街34-1 号(近德惠街)

  11 :00—24:00

  台菜,没那么简单

  说起台湾美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蚵仔煎、盐酥鸡、大肠包小肠、肉圆、大肠蚵仔面线这些“夜市料理”,甚至一度认为台菜的精髓应该就是这些平价美味的小吃了吧。

  舒哥说,真正地道的台菜来自台湾地区特有的食材,台菜也是有自己的思路的,譬如将海味略加处理之后冷食、生吃等做法。

  在台北,第一家称得上台菜餐厅的店大约是上世纪60 年代开设的,那时的餐厅主要是在夜宵时供应一些台湾风味的清粥小菜,40年过去了,台菜以闽菜为基础,融合了粤、川、湘等八大菜系以及荷兰、日本的饮食元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清二鲜三快炒,海味丰富,羹汤滋补。

  {古早味,最美味}

  欣叶餐厅是台北最好的台菜餐厅之一。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欣叶台菜,陪伴了许多台湾人长大,菜色传承古法制作,是地道的台湾家乡口味。如今,它在台北开出了十几家分店,欣叶101 食艺轩还被选入焦桐的《台湾餐厅评鉴》,获得了四星的好成绩。

  舒哥说,欣叶的总店是现任业主的母亲在1977 年创立的,很多台北人从小跟着爸妈来这里吃饭,如今带着自己的儿女依旧来这家餐厅,传统地道的口味成全了民众恋旧的心情。

  乌鱼子是台湾特产之一,传统的吃法是将乌鱼子用盐腌渍,经过日光曝晒,再用重石挤压,反复以上的过程,制成软硬适中的下酒菜,用来搭配清爽的台湾啤酒或是香甜的米酒,都“超赞的啦”。

  菜脯蛋可以说是台湾最普通出镜率也最高的一道家常菜,就是我们说的“萝卜干跑蛋”,虽然家家都会做,但是欣叶出品的口感和味道始终很难复制,萝卜干的脆爽口感和煎蛋的香滑鲜嫩完美融合,是一个功力深厚的米饭杀手。

  煎猪肝是欣叶最有名的一道菜。舒哥说,他曾带一个擅制煎鹅肝的法国米其林大厨来吃欣叶的这道煎猪肝,煎得棕红油亮的猪肝厚实大片堆在盘中,看起来敦实木讷得很有几分“靖哥哥”的风范,一吃之下,米其林大厨惊为天人,外酥内绵的Q 弹口感美好得直逼法国鹅肝。“来来来,煎猪肝趁热吃,把什么鹅肝都比下去了。”说完这个故事,舒哥催着大家动筷。

  地瓜稀饭也是欣叶的招牌,用了红黄两种地瓜一起煮制的稀饭口感绵软,更接近粥。随之奉上的还有店家赠送的豆腐乳,这种中国人最传统的吃法真是落胃又窝心。

  古早杏仁茶柔滑香浓,搭配附赠的酥炸老油条一起吃,颇有几分穿越回老北京的情愫。餐后,饭店还给每位客人送上一份用糯米粉和花生自制的台式甜点——麻薯,清甜美味。

  {麻油香,米酒醇}

  台湾人喜欢药膳食补,每遇节气、气虚、大病初愈更要进补。虽然其他菜系中也有中药入菜,但都不如台菜来得精彩多样:麻油猪心、药炖排骨、姜母鸭……

  在欣叶,贵价的药膳有经48 小时炖煮、需提前三天预订的“台式佛跳墙”,更多人喜欢的,还是平价又美味的麻油料理。

  麻油料理算是传统台菜特有的烹调手法之一,寒流来袭的时候,有什么比得上一碗热乎乎的麻油鸡汤来得暖身呢。

  在台北,多数麻油料理的汤头都是加入大量米酒来提香,如麻油鸡、麻油腰花等,街头巷尾常见的姜母鸭,也是用麻油做基底。不过,麻油料理也有软肋,麻油炒太久易质变,汤头会变得苦涩。

  欣叶台菜的“老酒鲜虾煲”也是用麻油加米酒做汤底,不同之处是改用了红露酒。以糯米为原料,加入红曲酿造的红露酒是台湾一种平价的平民酒,“台湾以前的办桌(喜酒),桌上都有黑松汽水或红露酒,没喝完的红露酒常被当成料酒使用,味道特别好。”

  除了活蹦乱跳的蓝虾之外,煲汤中加入冬天盛产的高山卷心菜,口感清甜爽脆,还加入蛤蜊提鲜、猪肉增香,加热后的红露酒与麻油交织出迷人的香气,汤头自然回甘,架在小火炉上愈滚愈浓郁,暖乎乎喝起来相当过瘾,比街头版的姜母鸭、羊肉炉更胜一筹。

  招牌菜

  蒜香腌咸蚬仔、欣叶卤肉、正宗菜脯蛋、佛跳墙、地瓜稀饭、古早杏仁茶

 街市游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对世界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甚深。

  在这本书里,她将一个生机蓬勃的城市在形态上的四个要点概括为:

  用途要杂,不同年龄的建筑物要并存,密度要够高,并且,街区要小。

  而台北,在有意无意之中,已经大面积地做到了这四点。

  这里的许多街区,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漫步、暴走皆宜。

  跟着钮承泽去骑行吧,或者跟着张国立逛菜市……

  将半天或一天时间,包给一条街或一个市场,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叹

  哇,信息量好大!

  台北带路人

  导演,演员

  钮承泽

  台北不需要攻略

  人称“豆导”的钮承泽说:“骑行是我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也是我整理自己的方式,和土地相处的方式,当然,也是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当我们一行人如约涌进豆导的工作室时,他正拎着路边摊买的煎饼,骑着自行车滑进办公室。把自行车往墙边一放,他麻溜地开了瓶香槟,三口两口地解决了手中的“豆式下午茶”。

  “台北不需要攻略,你们就放心地来,随心所欲地探险吧!”

  在台北居住了四十多年,豆导说,他越来越喜欢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单车浪游,每一次或长或短的骑行中,都能发掘到新的东西,获益良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台北的经济快速发展,到今天反而放慢了速度,现在的台北越来越适于人居,是一个非常友善的城市。”在传统文化和美、日文化的作用下,台北存在着很多有趣的新旧对比,这些发现都是拜骑行所赐。

  台北是个盆地,四面都是山,豆导从公司骑车15 分钟就可以到信义区的四兽山,在“台北101”周围就有一个登山口。爬山的时间可长可短,爬完山通体舒畅,下山找个好吃的小摊,然后开始他一天的活动。

  但豆导最喜欢的骑行方式是穿行在巷弄之间,为此他还半开玩笑地给自创车队取名“blowdy”,意为“不落地”,意思是骑行的时候不会因为红灯停下来,遇到红灯就转弯,不预设目标,漫无目的地骑,看命运把他带去哪里。也因为这样,他发现了很多新鲜的角落。比如堵车比较严重的交通高峰时段,他常常就拐进路边的小巷子,可能会遇到扑鼻而来的桂花香,或是偶遇谁家墙头怒放的一丛杜鹃,或者发现巷尾挂着一弯新月……

  豆导说,热爱自由行的人们可以尝试用“捷运+ 单车”的方式走遍台北。目前,台北市主要的捷运站都配备了公共自行车,“搭捷运到每个区,租辆单车就可以畅游台北了。”步行会受到距离的限制,而坐车则走马观花呼啸而过,骑行可以信马由缰,同时不错过路边的好风景。

  台北是个沿河而建的城市,主要的两条河流,基隆河和淡水河,都是骑行的好去处。这两条河边的自行车道规划做得很完善,周边自然环境也好,想要不被打扰,安安静静地骑车、散步,都可以。此外,骑车去木栅猫空喝茶看夜景也是非常浪漫的选择。豆导建议,可以从淡水河一路骑到木栅,喝喝茶,爬爬山。

  最后,他再次强调:“来台北玩真的不需要攻略,这里人情味浓厚,治安良好,最适合单车探险。”

  推荐去处

  老街× 大稻埕

  大稻埕

  台北市大同区民权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庆北路以西、西临淡水河的范围

  穿越一百年

  大稻埕,是台北最老的街区之一,过去与台北城、艋舺并称为“台北三市街”。

  之所以得名“大稻埕”,是因为这里过去有一大片晒谷广场。有过繁华,也有过没落,若要细说这片街区一百多年的历史,恐怕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如今,这里依然有料,值得你用上一整天的时间,从头到尾好好逛一逛。

  {日与夜}

  在大稻埕,首先看庙。过去台湾人早上务农前,先要向家里和庙里供奉的神明上个香,拜一拜,祈求一天顺利。所以,台湾庙很多。台北也不例外,一个大稻埕就有三座庙宇:霞海城隍庙、慈圣宫和法主公庙。

  霞海城隍庙是典型的“庙不在大,有神则灵”。小小一间庙,一百多年来不仅是大稻埕地区的信仰中心,而且闻名海外。庙里的主神是城隍爷——守护城市的神,地位相当于县市长。此外,庙里供奉的城隍夫人、八司官以及月老等神像,巅峰时期曾多达六百多尊,成为台湾神像密度最高的庙,是为一景。不过,许多信众来这里是为了求姻缘,传说很灵验,而庙里那尊手拿姻缘簿、肩披红线的月下老人,也因为香火兴旺,原本一把白胡子被熏成了黑胡子。

  慈圣宫供奉的神明则更像保护整个社区的大家长。过去大稻埕的居民一大早就会到庙里上早香,与妈祖娘娘打声招呼,开始一天的生活,顺便就近吃个早饭,于是发展出这一带的早市。

  慈圣宫前的凉州街是台北最早,也是少数仅存的台式Brunch 聚集地。这里的小吃摊大多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老台北人都会来这里寻找儿时的美味,猪脚、肉粥、毛蟹、切仔面……应有尽有。舒国治推荐的叶家咸粥(见第一章《贪食纪》)就在凉州街早市上,又比如“卖面炎仔·金泉小吃店”的切仔面,这类口味清淡的小吃,很适合作为一天的第一餐。

  早市通常到下午四五点结束。大稻埕的各种店铺也渐次打烊,晚上七八点,街上就没什么人了,连7-11 这种24 小时便利店也会关门,算得上大稻埕夜晚特有的风景。不妨在黄昏时去热闹的大稻埕码头走走,在淡水河边可以看日落,也可以骑行,还可以去百艺广场,听街头艺人唱歌。

  当你再次感觉到肚子饿的时候,延三夜市和宁夏夜市已经人声鼎沸,最传统地道的各色台北小吃在等着你,不怕找不到好吃的,就怕你的胃不够大。

  {老与新}

  街道两侧的老建筑也是大稻埕最美的风景。尤其是迪化街一带,汇集了巴洛克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的建筑。

  巴洛克建筑17 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后来经由日本传入台湾地区,特点是带有华丽的立体雕塑立面,多用红砖和洗石子为建筑材料,砌成华丽的山墙,带有精致的花草纹饰。其中,迪化街一段的“怡美”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相比之下,简洁大方的现代主义建筑在迪化街上数量更多,它强调水平的线条,重视线条的表现与比例的均衡。比如建于1917 年的“屈臣氏大药房”,是台湾第一座西药房,在中药行林立的迪化街上曾经是最时髦的店铺之一。虽然这座楼房后来因为火灾,内部结构付之一炬,但立面和外墙保留了下来,经过十几年的修复,如今还入驻了新的创意团队,将之改造成融文化创意和生活美学于一体的“小艺埕”。

  将老屋改造出新貌的除了小艺埕,还有“民艺埕”。午后到小艺埕、民艺埕喝杯咖啡,或来一壶茶,最是惬意。顺便再逛逛有设计感的个性小店,淘几样有台湾特色的手工艺品。要是碰得巧,还可以在这里看场展览或听个文化讲座,也是一种享受。

  {南北货}

  台北许多街道皆以城市命名,在方位上也有呼应。迪化,是乌鲁木齐的旧称,而迪化街所在的大稻埕地区,恰恰也位于台北的西北区域。在迪化街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南北货。即便今天这里已经不如台北东区那么繁华,但大部分台北人还保持着过年去大稻埕置办年货的习惯。

  迪化街又分北街、中街和南街三部分。南北货铺主要集中在归绥街至民生西路间的中街上,香菇、干鱿鱼、小鱼干、海参、干贝……看得人目不暇接,而其中最有台湾特色的,就是有“乌金”之称的乌鱼子。

  冬至前后10 天,是台湾海峡乌鱼大批洄游产卵的时期,渔民们捕获乌鱼后,将鱼卵腌过,曝晒后阴干,搭配白萝卜和青蒜片入口,是台湾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绝妙美味,因为价格不菲,被誉为“乌金”。永乐市场附近的“永久号”和“大振”都是当地有名的乌鱼子专卖店,店门口挂着一串串金黄色的乌鱼子模型,一眼望去好像在下黄金雨。

  而南京西路与民生西路之间的南街,则是中药行林立,不仅卖药,也提供问诊、煎药等服务。比如1875 年创立的百年老字号“乾元参药行”,是迪化街最老的药行,在里面还可以看到老药罐、烘干炉、制丸机等传统中药工具。

  此外,逛逛永乐市场二楼的大小布行也很有趣,那里布的种类十分齐全,台湾布、日本布、兽纹布、绢丝……任你挑选。剪两块布料,再移步至市场三楼的裁缝店里,量身定制一件衣服,又合身,又特别。

  其他推荐去处

  南门市场

  豆导爱骑行的另一大好处就是不会错过街边的美味。

  南门市场旁边的金峰卤肉饭,开了将近四十年,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因为等候的人太多,食客们也都很自觉地在15 分钟内解决完,迅速让出位子。招牌卤肉饭+ 豆腐等小菜+ 原盅蒸的汤,是标配,是道地的台湾味道。豆导说他一般都是从侧门蹭进去,因为和老板很熟,“刷脸”可以偷偷加塞。营业时间从早上8 点到凌晨1 点。施家卤肉饭也很不错,肉臊的口味更浓郁一些,汤是麻油类的,麻油鸡、麻油腰花,可惜这家没有侧门,无法“刷脸”,每次去只有老老实实排队,从中午11 点营业到晚上11 点。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一段

  周一公休

  东门市场

  东门市场的罗妈妈米粉店绝对是豆导的真爱,在他的电影《LOVE》中,这家不起眼的米粉店也成为拍摄场地之一。其实东门市场出名的米粉不仅仅是罗妈妈一家,与之打对台的黄妈妈米粉店,也是经常需要排长队的一家。两家都是三十多年的老字号,罗妈妈家的米粉口感清淡,黄妈妈的米粉是客家式的浓郁。营业时间从早上9 点到下午3 点,20 块人民币就绝对吃到饱了。除了米粉,东门市场里还有一家传统风味的豆花店也受到豆导的推崇,此外,边上的兴记水饺店被豆导戏称为“林青霞水饺店”,因为每次林青霞来台湾都会去他家订一千包水饺,每包20 粒,带回香港送人。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二段近金山南路口

  周一公休

  艋舺

  豆导最推荐的志龙杨桃冰(即成都杨桃冰)就在西门町捷运站六号出口附近,“杨桃是志龙妈妈去乡下果农那里收来的,古法酿制,味道很不错。”豆导是这家的老客户了,“杨桃冰以前是台湾很普遍的小吃,现在不多了。”艋舺其实是因河运而开始发展的内港,这里是台北市发展的起点,也是台北最早形成的街市。艋舺的范围,过去通常指北至忠孝西路、东至中华路一段、西至淡水河、南至三水街的区域。豆导对这里情有独钟,还用作自己电影的片名。每到夜晚,华西街便涌入大批人潮,成为目前本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夜市里的台湾小吃从海产、烧酒虾、羹汤到最具特色的蛇肉、蛇汤。忠孝西路以南至成都路的地段,就是现在人气最旺的西门町。

  成都杨桃冰

  台北市万华区成都路3 号

  12:00—22 :30

  忠孝东路的民宿

  台北也有很多有趣的民宿,有的是老公寓,被年轻人租下来,改造成给背包客住的民宿,也有的装潢比较华丽,类似于精品酒店。豆导推荐的小8 民宿在忠孝东路三段,也是老公寓改建的,一天只接待一组客户,整层公寓可以入住2 ~ 4 人,由于设计感十足,地段方便,私密性强,起码要提早一个月才能订到。这家店在网上是搜不到的,豆导也不记得预订电话了,所以,你可以到了台北找上门去试试,运气好,也许有临时空出来的房间。忠孝东路四段的好样餐厅民宿也很不错,早午餐做得非常棒。此外,豆导还推荐了金华街的小自由咖啡馆,“咖啡馆的二楼也是为背包客设计的民宿。”

  小自由咖啡馆

  台北市大安区金华街243 巷1 号

  周一至周六 12 :00—24:00

  周日 12 :00—18:00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志艳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4 09:17:24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1:16:13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