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回复: 0

全运改革,邀约你我共享荣光(人民时评)

发表于 2017-8-30 06:29: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全运改革,邀约你我共享荣光(人民时评)
2017-08-30
李中文
  既保证精英体育调动资源、培养人才的赛事杠杆作用,又确保群众性比赛高水准举办、高品质感召的价值引领作用,是一件需要智慧与担当的事
  
  全运会,离普通人越来越近了。这是8月27日在天津开幕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带给人们的切实感受。
  本届全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共有6650名参演人员,99%是普通市民与大学生,专业演员仅有几十人,以这样的演职人员队伍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人们感觉既亲切又贴心。而在此前进行的全运会群众性项目比赛中,直接参加海选和各种选拔的运动员已经超过千万人,进入全运会决赛的有7712人,体育爱好者以这样的规模与声势走到全运会舞台中央,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向体育爱好者敞开参赛大门,增设19个群众性比赛项目,这是新一届全运会最引人关注之处。打破壁垒,开门迎客,就是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要求,就是要满足体育爱好者在全国最高水平综合性赛会上一展风采的参赛需求。而这一创新举措直接改变了全运会只为精英体育服务的固有印象,全运会从此接了地气、添了活力。
  实际上,在全运会上增设群众性比赛项目,起步之初并非都是掌声与喝彩。毕竟,过去20年内,全运会与“奥运争光计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任何对这种关联产生影响的举动,都不可避免地招来质疑与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到既保证精英体育调动资源、培养人才的赛事杠杆作用,又确保群众性比赛高水准举办、高品质感召的价值引领作用,也就成了一件需要智慧与担当的事。
  历经58年发展,全运会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办赛模本,与时俱进是其真实写照。面对近年来全运会上屡禁不止的各种问题,面对人们对全运乱象的种种议论,全运会改革其实早已提上日程。但怎样改才能更好地发挥全运会的平台聚合作用,怎样改才能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探讨并未成型,体育界内部也没有完全形成共识。这一切在本届全运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增设群众性比赛项目、邀请华侨华人参赛、鼓励跨单位组队、实施军地共同培养运动员等8项改革举措,其力度之大、决心之大,确非以往所能比拟。而改革的着眼点就聚焦于打造开放包容的赛事平台、探索多出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有机结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全运会开门办赛,既是对群众参赛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在新时期获取群众支持的恰当方式。如果说,向群众敞开参赛大门只需要下决心就能做到,那么,引领更多人走向奥运赛场则是相对难以完成却又必须完成的任务。毕竟,大型运动会从来要靠成绩说话,即便是群众性比赛项目,要玩得高兴也要玩出水平才叫本事。对于专业选手来说,不认为群众性比赛抢了自家风头是胸怀,以自身优异赛场表现为赛事做贡献则是本分。至于相关改革与创新举措,既要适时监测具体成效,也要择机做好调整和推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由此而言,围绕体育强国梦的实现,全运会改革是前景光明的好事,也是攻坚拔寨的难事。长远看,这种改革势在必行,不自满、不畏难,大胆探索、有序推进,相信全运会的明天会更好、中国体育的明天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