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渤中28-34油田有两口调整井井斜大、钻井难,只有CLS套管才能下井,给你们15天时间,加工330根!”业主的委托如一道急令,突然降至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机加工中心。
“没问题!”机加工中心副经理、老党员曹良伟尽管回答得干脆,可心里不免打鼓:CLS套管的螺纹加工对抗扭性和密封性要求极高,光一根管的数控编程就要100多步,这样的工作量正常需要1个月时间。
“组织党员、骨干连夜加班。”几乎只有一瞬间的思考,启动“红色突击队”的方案就已在他的脑海中成形。
“吱……”“呜……”
还不到早上8点,机加工中心3个车间已同时响起了加工“交响曲”。4台数控车床同时启动,一根根旧油管从车间的进管口进入,滑行到支撑架,随即进入数控车床,等待加工。只见两名90后党员李新友、李晓宁已分别在两台车床旁站定,管子到达的同时,两人轻摁启动钮,管头便开始在车床中飞快地转动、切削。20多分钟后,管子两头的螺纹同时成型,发出崭新的银色光亮。
“晓宁,你咋大清早就露出两只熊猫眼?”一旁负责进管子的刘涛跟李晓宁打趣。
“还不是这100多步编程给熬的。”
“CLS套管对精度的要求太高了。昨天我俩用废料提前编程,为了0.02毫米的误差,整整调了半个小时,干到晚上10点才回去。”李新友补充道。
结箍加工、上扣试压、喷涂、打标……一根根套管在11名突击队员手中逐渐变成符合要求的螺纹套管。
“我们队今天完成了15根,后面就看你们的了。”下午4点,白班小分队队长杨继乾向夜班队长郭九胜交班。
“放心吧!”80后党员郭九胜自信地回答。
一天晚上11点,本应下班的他们只加工完28根套管。看着大伙儿熬红的眼睛,郭九胜狠狠心道:“大家再坚持会儿,无论如何把最后两根管加工完再走。”
就这样,他们熬到了午夜12点才下班。家住塘沽区外的郭九胜愣是连续3周没回家。
交货前夕,套管螺纹加工车间灯火通明。为了第二天能按时交货,夜班小分队拼了!
“小刘,安全帽带不能松。”加工制造分公司副经理金鑫15天来不分白昼都在现场。此刻,他再一次用火眼金睛反复巡查现场安全。蓝色工服上,他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大家快过来吃点包子吧。”凌晨2点,操作台上的一兜包子让大家暂时忘了疲劳,大伙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凌晨3点,郭九胜和杨继乾搬起10多个重达30多斤的结箍(一种连接管子的接头)挨个儿拧到套管头上。
凌晨4点,最后一根管试压后,电脑上闪现“合格”两字。“红色突击队”的任务大功告成。
据了解,330根7英寸CLS套管运上平台后已成功下井,为后续顺利钻井奠定了基础。(特约记者 吴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