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0

风雨无阻 她起早贪黑教村民新羌绣

发表于 2017-8-30 16:05: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四川日报

        不想看见羌绣慢慢地走进博物馆,传承最好的形式就是在生活中使用它
  一针上挑,一针下压,棉布正面翻过去,反面的针脚也整整齐齐……8月22日,北川县五龙寨戏台上,文化志愿者杨华利正在教村民们绣羌绣。自从今年3月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后,她就琢磨着要做两件事:教农村妇女绣羌绣,靠羌绣挣钱;教会更多的孩子绣羌绣,让羌绣手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尝到甜头
  一个月可多挣1000多元
  杨华利今年52岁,自幼跟母亲学习羌绣,是北川有名的绣娘,2014年在北川县城开了一家羌绣馆。“以前,羌族妇女学习羌绣只是绣来自己穿,哪个人绣得好一点,自己就可以穿得漂亮一点。”杨华利说。
  当天早上7点,杨华利带着针线盒、布料从北川县城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五龙寨。五龙寨有“云中山寨”之称,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羌族文化保存完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五龙寨游客多,村民学会羌绣马上就能尝到甜头,所以我来这儿培训的次数比较多。”杨华利说。
  知道这天杨华利会来培训羌绣,8个村民早早就坐在戏台上等候。当天的羌绣课上,杨华利教村民绣一件连衣裙,要求她们使用颜色淡雅的布料,村民李荣对此非常不理解。“以前老人都说羌绣颜色搭配随心所欲,越鲜艳越好。”杨华利说,羌绣也要与时俱进,淡雅的色彩其实更容易被城里人接受。
  课后,40岁的村民王国秀拿出自己刚绣的手机套让杨华利指教。王国秀说,她从记事起就会使用绣花针,但是系统掌握羌绣的绣法,还是通过杨华利的两次培训,让她不仅掌握了10多种羌绣针法和绣品图案设计,还学会了剪纸、编织服饰等。更重要的是,还让她知道了羌绣可以灵活运用到现代生活用品中。“以前只知道绣鞋子、枕头等,现在才知道也可以绣手机套、手提包,甚至T恤衫。”
  王国秀在五龙寨做旅游纪念品生意,以前产品全部都需要进货。现在顾客少的时候,她随手在店里绣出一些产品,马上就能放到货架上卖。“我算了下,这样一个月比以前可以多挣1000多元。”王国秀说。
         传承羌绣
  使用是最好的形式
  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后,杨华利要面对的第一道坎不是如何教,而是如何找人来学。杨华利表示,年龄大的村民觉得自己会羌绣,没必要学;年轻人又觉得羌绣土,不愿意学。“开始的时候一套针法没听明白,就有人要退出。”杨华利只好和村干部一起苦口婆心做动员,告诉他们学好了羌绣可以赚钱。她采取的办法是:村民绣出的产品如果质量过关,就由她直接拿去销售,卖的钱归村民。“慢慢地大家就有积极性了。”
  五龙寨的羌族女孩刘圭恣,今年15岁,是一名北川中学的学生。以前她一直不愿意学羌绣,认为羌绣是老年人才干的事。杨华利第一次进村培训的时候,带了一件自己绣的晚礼服,刘圭恣被惊艳到了:“第一次觉得羌绣也能这么时尚!”跟着学了羌绣后,刘圭恣玩游戏的时间减少了很多,“没事的时候就拿出针线来绣一绣。”
  杨华利做了30多年绣娘,对羌绣有很深的感情。看见擅长羌绣的老人不断逝去,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羌绣,她感到非常痛心。文化志愿者活动开始后,杨华利就果断报了名,“就是想为羌绣的传承尽一点力。”杨华利说,她不想看见羌绣慢慢地走进博物馆,羌绣传承最好的形式就是在生活中使用它。
  自从加入志愿者团队以来,杨华利平均每周都要进村一到两次,“天没亮就出门,最晚的时候到家都晚上10点多了。”引来家人的不满,她女儿很不理解,为何不赚一分钱,母亲却要风雨无阻地往村里跑,起早贪黑地教别人羌绣。后来,杨华利带着女儿一起去五龙寨教村民羌绣,女儿感受到村民学习的热情,体会到母亲授课后的成就感,才理解了母亲做志愿者的动力。
  杨华利说,其实教村民挺有意思,比如讲课语言必须要形象化。“不能直接说绣一个圆,要说绣一个碗口大的圈圈,她们一下就明白了。”开学后,杨华利还打算联系一些农村小学,去开免费羌绣培训班,让孩子们从小就系统学习羌绣。(本报记者 何浩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