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1|回复: 5

【今日快评】市长让毕业生买房打八折,能留住未来的“雷军”吗?

发表于 2017-8-31 16:46: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前两天,武汉市委书记成了新网红,他在武汉大学一场论坛上语出惊人——“要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同时提高大学毕业生年薪!
  在留住人才这件事情上,现在书记、市长们出手阔得很。比如杭州,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二话不说,一次性先发你两万,博士研究生,发你三万。比如长沙“人才新政22条”,本硕博,分两年发0.5、1、1.5万生活补贴;硕博买房,还有3万或6万的购房补贴。其他城市,西安、武汉、南京、成都等也都是各种花式招数吸引大学生。
        户口就不用说了,落户门槛降到几乎没有,房子问题嘛,就像武汉市委书记说的,要造5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买得到。收入上呢?要提高大学生的最低年薪,总之市长们都打算好了,未来五年掏出几十亿、上百亿,让大学生安居乐业在本地。
        对此,你怎么看?“人才最贵”的时代来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6:48:06 | 查看全部
新闻背景

市长让毕业生买房打八折,能留住未来的“雷军”吗?
前两天,武汉市委书记成了新网红,他在武汉大学一场论坛上语出惊人——“要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同时提高大学毕业生年薪!”

  在留住人才这件事情上,现在书记、市长们出手阔得很。比如杭州,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二话不说,一次性先发你两万,博士研究生,发你三万。比如长沙“人才新政22条”,本硕博,分两年发0.5、1、1.5万生活补贴;硕博买房,还有3万或6万的购房补贴。其他城市,西安、武汉、南京、成都等也都是各种花式招数吸引大学生。



  户口就不用说了,落户门槛降到几乎没有,房子问题嘛,就像武汉市委书记说的,要造5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买得到。收入上呢?要提高大学生的最低年薪,总之市长们都打算好了,未来五年掏出几十亿、上百亿,让大学生安居乐业在本地。

  杭州、长沙真金白银式的补贴,的确非常有话题性。但这件事的深远意义超过我们大部分人的想象。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道理,大家嘴上都这么说,可身体却诚实得很,在过去十几年里,人才未必就是大城市市长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地的市长或者书记,搞活当地经济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不是找人才,而历来是找投资。你看达康书记,一个项目黄了,跑掉了一批投资商,能让他吃不下饭。

  这不是说书记、市长们不重视高等教育,而是现实不允许他们把时间放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供需两端来说。

1

  先说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的经济支柱是制造业,而且是中低端制造业。比如武汉,主要是钢铁和汽车,能把工厂运转起来的关键是有钱买设备,是技术人员制定好使用手册,是选择几个靠谱一点的车间主任,然后是找到便宜的劳动力。对于高等教育人口的吸纳能力有限。

  一个普通工厂100个人,1个厂长、9个主任、90个工人。能吸纳几个大学生就业?乐观估计,9个。

  一个高科技公司100个人,能吸纳几个大学生就业?100个或许还要包括20个外包员工。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容纳的高等教育人口,要比第二产业多出许多。所谓人才最贵的道理,只有在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才能成立。

  “人才最贵”这句台词出自2004年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冯老师是地道北京人,这句话也非常京城。那时候,也只有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人才才是最贵、最重要的资源。其他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资本。

  那一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29%,放到城市级别:北京——67.8%,遥遥领先;上海——49.7%,接近但没过一半;广州——51.3%,刚刚过一半;深圳——仅38%;其他更是不必说。

2

  我们再来说供给,改革开放后,1978年-198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总计398.72万;之后的十年,1990年-1999年,719.07万;直到2004年,这27年共1876.98万。那么这之后到今天为止的13年呢?是1亿2686万,后13年是前27年的6.75倍之多。

  这40年加起来一共培养了1亿4653万大学生,他们的绝大多数在城市中接受高等教育也留在城市中工作,而最近13年毕业的这1亿2686万,年龄大约在20-35岁,正当青春。

  中国的城市人口是多少,8亿出头。换言之,中国城市人口中,有近20%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超过3/4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能快速适应高科技与高端服务业,足够二线城市产业升级的人才储备了。而在2004年,这个比例不到5%,能把一线城市填满就不错了。武汉陈书记要给大学生便宜20%的房子,这种狠话一定要放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

  武汉经济依赖钢铁、汽车,高科技和高端服务业相对不足。钢铁产能过剩,去了一轮又一轮,汽车行业热度下降,天花板已经看到。城市产业格局的转型迫在眉睫。中国的二线城市,大多处于这样一种预期中,这中间的竞争,从招商投资全面放大,抢人、抢钱、抢企业,核心就是抢人,简直抢得要急眼了!这么多真金白银的政策,就是明证。2016年,中国整体的三产占比是51.2%,放到城市级别, 二线城市中已经有吸纳高等教育人口的足够空间。

杭州,61.2%

南京,58.4%

厦门,58.2%

成都,53.1%

武汉,52.8%

郑州,52.1%

重庆,48.4%

  中国大部分二线城市,其实潜在人才是很多的,但市长们的一个大难题是留不住。比如武汉,论高校,光211大学就有7所,论大学在校生,更有足足120万,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一位。可是这些大学生,大部分贡献给别的城市了。2013年到2016年这四年,留在武汉的大学生加起来只有40多万,大学毕业生远距离就业前五大热门路线中,三条都来自武汉。第一是武汉到深圳;第二是武汉到北京;第三是武汉到广州。(注:以上就业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蚂蚁金服《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

  很多二线城市的高等教育人口,一直处于流出大于流入的状态,他们当中,出过很多很多高级人才。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张小龙,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之后去了广州。

  我有一位同事,8年前从武汉一所211大学毕业,他班上的34个人,最后留在武汉只有4个人。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足够好的就业岗位——他和同学们组团就业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关于人才,上海有著名一问“为什么我们出不了马云、马化腾?”这是一线城市的问法,我们有足够的人才,为什么最好的那几个不在我们这类似于武汉的二线城市?其实也应当有深邃一问“为什么我们留不住雷军、张小龙?”

  武汉市委书记的狠话,大概就是一种回应吧。过去的那就算了,未来的雷军、张小龙,我们一定要留住了!(来源:吴晓波频道,作者:巴九灵,编辑:任琳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16:48:50 | 查看全部
人才最贵不一定!反正房价要涨的时代是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1 18:36:19 | 查看全部
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买到房子,或许这是大学生的一个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1 18:37:01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平老师带来今日快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1 18:37:30 | 查看全部
期待各位老师发表自己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