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回复: 2

暑期档"清流"电影遇票房尴尬:口碑好却换不来排片和票房

发表于 2017-9-2 02:05: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暑期档"清流"电影遇票房尴尬:口碑好却换不来排片和票房
2016年09月01日07:44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不仅要有爆米花大片,也要有温暖人心的“清流”



  《幸运是我》首日排片量仅有0.9%。



  《我们诞生在中国》一开始遭遇低排片,随着影片口碑的发酵,排片慢慢上涨。



  《喊·山》的排片量也低得可怜。

  2016年暑期档以来,电影市场票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总体口碑也平平淡淡。然而,在这喧闹十足的市场里,却有一类电影因为透露出深深的人文关怀,被网友称为“暑期档的一股清流”。不过令人尴尬的是,这些电影虽然口碑绝佳,但却依然避免不了市场空间小的尴尬。

  策划 徐晖 文:广州日报记者 黄岸

  现象

  暑期档“清流”电影

  没有炒作,没有大明星,只有温情和人性的关怀

  尽管今年暑期档佳作不多,但还是有不少口碑颇佳的中小型文艺电影出现。尽管这些电影没有铺天盖地的炒作与宣传,没有酷炫特技、没有大明星或“小鲜肉”,却透露出暖暖的温情,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在观众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被称为“暑期档的一股清流”。

  其中,《我们诞生在中国》透过四种珍稀野生动物生命轮回展现富有哲学韵味的东方亲情;《幸运是我》讲述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独居老人“芬姨”和底层小伙子“阿旭”一路互相扶持,展现来自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暖;80后导演杨子执导的《喊·山》表面上是个爱情故事,实则饱含了一种对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

  这些影片在提前试片或上映之后都获得超高口碑,有观众表示:“这些影片让人没有打打杀杀、没有假3D,有的只是认认真真讲好一个故事。”“在烂片横流之下,能有如此真情好片实属难得。”

  尴尬

  口碑好却换不来排片和票房

  中小型电影成为市场的牺牲品,几乎没有排片空间

  然而,超高口碑却没有在票房上引发回响。去年,暑期档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力,让不少片方纷纷觊觎暑期档的高收益,导致今年暑期档电影数量严重“超员”。然而,扎堆上映带来的却是今年市场的普遍低潮,不仅缺乏引领市场的现象级大片,连口碑获得广泛认可的国产电影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不少口碑好,但体量较小的中小型电影则成为市场的牺牲品,几乎没有排片空间。

  其中,《幸运是我》上映首日排片量仅有0.9%,上映六天票房仅79万元;同天上映的《喊·山》排片量也低得可怜,仅有1%,截至目前票房仅73万元;《我们诞生在中国》上映首日排片1.9%,好在经过不少影评人及观众积极呼吁增加排映场次后才成功逆袭,目前票房已趋近六千万元。

  参与《幸运是我》宣传工作的某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片跑了十座城市做宣传,尽管自己深知这一类型电影在票房不能有太高期望,但在得知首日只有0.9%的排片时“自己几乎是崩溃的。”他表示,今年暑期档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八部以上电影上映,扎堆上映导致影院和观众都消化不了。除此之外,不少影院会根据自己口味和喜好排片,有些影院迫于生意上的压力,不愿给体量小、明星少的片子更多上映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影院也控制着观众的选择以及多元化电影在市场上生存的机会。”

  业内

  不管市场怎样,导演不能放弃探索

  对不同类型的电影都尝试一下,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

  《喊·山》在上映之后也获得陆川、钟汉良、高圆圆等人呼吁“排片”,对于该类电影市场空间小的问题,导演杨子认为,尽管市场上不同类型的电影生存空间大小不同,但作为导演不能放弃对市场的不断探索:“作为导演不能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类型上,对商业市场要不断探索,对不同类型的电影都尝试一下,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像李安导演那样既能有强大的商业号召力,又能拍出体现自己风格的作者电影,这是我的目标”。

  《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导演陆川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片一开始遭遇低排片,可能与大家还不熟悉自然电影这一类型有关,但随着后来影片的口碑开始发酵,再加上自己朋友的支持、媒体的鼓劲,排片慢慢在涨。陆川表示,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但这部电影是自己做得最无欲无求的一部电影:“没有任何压力,大家都很尽兴。”

  头评

  好的电影,应有“被看见”的权利

  黄岸

  近年来,低成本、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有关某部文艺作品口碑好,却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的“悲情故事”几乎是时有耳闻。前不久甚至出现了《百鸟朝凤》为了获得更多排片,制片人方励一时激动不惜痛苦下跪,在圈内引发不小争议。无论如何,对于一个电影大国来说,这样的现象都是不正常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用心做电影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一定是多高的票房,而是应该有被看见的权利。

  在大片云集的暑期档,以往动辄票房“亿亿声”,在今年也稍微弱势了些。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市场没有足够好的电影能够带动今年的暑期档市场,而观众在看过这么多电影之后也开始日渐成熟,在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他们更加渴望在市场上看到真正好的电影,并且愿意为之传播。与去年暑期档口碑爆棚的《大圣归来》一样,今年很多观众甘当《我们诞生在中国》的“自来水”,就是希望通过观众自己的口耳相传,能够让这部诚意之作被更多人看到。

  随着大量“热钱”进入影视行业,各种市场乱象也层出不穷,“保底”、“票补”等,导致院线在排片时会给某些电影“特殊照顾”,最终破坏了整个市场规则。然而,一个真正强大的电影市场,应该是更为多元化、更有包容性,不仅要有爆米花娱乐大片,也要有能温暖人心的“清流”电影。而那些以生存压力为理由不愿给优质文艺电影排片的影院,不妨别太低估时下观众的品位,只要是好的电影,就有在这个市场生存的权利和空间,而非还未上映就已经贴上“绝对不卖”的标签?

  事到如今,是时候让电影回归电影了!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创作者的创作空间更为纯粹,而非一味为了迎合市场而丧失了原本创作的初衷。

(责编:陈苑、李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07:08:26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0:54:49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