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张晓 嘉兴石油
8月是一个炎热的季节,气象地图上火红一片,看着就想流汗。人们纷纷躲进了空调房,一边是冰箱里的冷饮,一边是呼啦呼啦的吊扇,当我们在小屋内七嘴八舌的反思现在的城市热岛效应为什么这么严重的时候,高温的话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各自童年的话匣子。
井藏瓜
在乡下的房子还没有拆迁以前,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到两口取水的井,或在后院,用于生活饮水取水,或在别院,用于浇花灌溉鱼池取水。这些农家井一般都会挖到地下十米左右的深度,常年冒上来的井水清透见底,温度也基本恒定在三到五摄氏度,所以在夏天,井水给人沁心凉的体感,用来“冰镇”瓜果最是讨人喜欢。
西瓜,甜瓜,下水会沉吗?先让我来考考你。
第一次把西瓜泡进井水里,也是很疑惑的,因为西瓜体量大,全身除了水以外还含有糖和组成细胞的材质,所以最初判断西瓜的密度应该高于水,为了能将西瓜安全的送下井还能再取上来,就用提水桶将西瓜安置在里面,然后再降绳子,把西瓜泡在井水里。等到太阳挨近西边的丘陵,大地还冒有一丝热气的时候,再返回天井里去提瓜。留在井边的提绳早就滑下了深井,吓得我倒吸一口热气,急急忙忙趴到井边,一个又圆又绿的马苓瓜乖乖的浮动在水面上,在井下上涌的暗流推动下,正悠悠闲闲的转动着浑圆的身子,着实可爱。
打捞起井藏的西瓜,虽不是特别冰凉,但是给人的体感特别舒适,咬一口,也不会冷得冻牙,吃下肚后,肠胃也特别享受。
捉知了
夏蝉在树上聒噪的叫着,在闷热的午后,人在屋子里哪里也去不了,躺哪里也凉快不了的时候,窗前,门前的大树上,知了,知了的叫声,仿佛就是一种公开的挑衅。
捉知了就是一件关系到“面子”的工程了。房前屋后,树长到哪里,知了就唱到了哪里,响亮的知了声是一种明确的召唤,擦亮了一双探索的眼睛。
知了还是一种警觉的昆虫,生人一靠近,高昂的歌曲就会戛然而止,明知它仍附在树上,耐你怎么寻找,都难再见到它的踪影。
所以,一定要蹑手蹑脚,猫着腰上到树前。这就好比是玩起了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知了不叫,就不能再上前,做呆如木鸡状,知了自顾自高歌不禁,就要勇敢挺近。
五指摒牢,呈覆碗状,快速一击,知了就乖乖的窝在了手掌心里了,“哈哈,看你怎么逃得过老衲的五指山!”一阵得意。
捉到的知了要用棉纱线缠住,知了也会飞,拎着纱线的一端,它再怎么飞也飞不跑了,就是知了飞累了,也会把人当做是大树,头发上,肩膀上,甚至是鼻子上,它都敢停,一起捉知了的看热闹的小伙伴往往会被吓得一动不动,哇哇大哭。
玩累了,还不忘惩罚一下知了的“肆意妄为”,把三五只知了栓在竹竿上,倚靠在家门口的广播上,让它们也听听我们的歌儿。
城市变化太快了,树下面已经由泥地变成砖地,柏油地,水泥地……知了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夏天的聒噪,也变得疏疏寥寥。
八月,记忆里带着一阵热风,带我在清凉的空调间里,游荡在田野的乡村。八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在炎热的午后,还有数不尽的故事值得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