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吴训美 江汉油田
我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清河度过的。在那些刻骨铭心的石油岁月里,我见证了清河油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更见证了清河人以苦为乐、以站为家的石油情怀。
1997年初,我和老公一同到清河采油厂会战。虽然楼房代替了当年哥哥姐姐们会战时的活动板房,但是条件还是十分艰苦,在一间十几平方的宿舍里,放上一张双人床、还有我们从江汉的家里带去的两口大木箱后,剩余的空间已经很少了,再从旁边的小商店买来几个马扎,这就是我们第一个简陋的家了。年底,我们搬进了鸳鸯楼,一套50平米的两室一厅,虽然房子很旧,但有厨房、卫生间,比起单身宿舍就方便了很多。当时,油区没有暖气,寒冷的夜晚盖上两床棉被,怕冷的我才勉强感觉到暖和;到了风沙季节,下班回来,屋子里厚厚一层灰沙,这让有洁癖的我难以忍受。特别是由于通讯不方便,每当我想给远在江汉的亲人打电话,一块钱一分钟还得到电话亭排队等候,因为逢周末给江汉父母打电话的人特别多,我们经常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岁月流逝,清河油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7年,羊口生活区、北区工作站、三号点都开始盖起了新楼,并修建了文体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宽敞明亮的公寓里,有电话、暖气、有的职工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还装上了空调、太阳能,当然更是坐在家里就可以打长途电话了;新建的电视塔夜景灯闪烁着光芒,为这块曾经的不毛之地增添了秀色,注入了生命,让清河的夜晚美丽而温馨。
2009年8月,我带着女儿到清河探亲。大客车进入清河油区,我看到曾经的柏油马路拓宽了,树木被精心修剪得整齐挺拔。女儿飞奔向队部前面的鸳鸯楼,想看看自己度过快乐童年的小屋。跟在女儿后面,我也加快了脚步,摸着一尘不染的楼梯扶手,敲开曾经居住了十年的家门,一切显得熟悉而又陌生。
入夜时分,我们全家漫步于星光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走向广场,或悠然散步,或欢快舞蹈,或驻足观看……都是兴致盎然。嘹亮悦耳的乐曲,闪烁炫目的霓虹,花草树木的芳香,还有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熟练地踩着滑板,在球场或广场间穿梭往来,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
在这清河美丽夏夜的背后,更有清河人甘于奉献的高尚石油情怀。2007年12月,正值会战职工轮换回江汉,我所在地质所化验室班长刘建华在换回人员名单里。晚上6点半,化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我走进去一看,是刘建华,他正满手油污地维修损坏的脱水仪。“你明早不是就要回江汉了吗?怎么还在加班啊?”我惊讶地问道。他边忙边说:“脱水仪坏了,这是做化验必须要的仪器,如果不修好,明天的油样就没法脱水。我是党员,又是化验室的班长,不修好我怎能走得安心。”……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多少清河人在离开的前夜,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
回想在清河短暂而又难忘的十年,我对石油大家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很多人珍爱着江汉的美丽,但石油的芬芳与召唤,让更多的江汉人踏上了寻找地火的征程,美丽的清河油城,是江汉人的另一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