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瞿洪培
“集结号,你分享的这篇文章正能量满格,让我想起了自己入党那会儿……”8月15日晚,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第二气体处理厂装置运行组副组长李亚彬在微信群里为该厂党支部副书记、厂长卢少庆分享的文章点赞。这次,李亚彬用微信昵称“集结号”称呼他,再也没有因为称呼感到纠结。
年初,该厂建立“一家人”学习工作交流微信群。群建成后,一时间,五花八门的称呼刷满了屏。有叫厂长是“老大”“大拿”的,有喊副厂长是“二当家”“三当家”的。群主卢少庆看了直皱眉,于是提出一条规定:“群里不准使用江湖习气的称呼,可直呼姓名,也可以称某某同志。”规定一出,竟然使刚刚“火”起来的微信群瞬间遇冷。除个别员工偶尔出来冒个泡外,大多数人不愿在群里聊天交流。一个周末,卢少庆在群里分享了两篇正能量满满的暖文,本想让大家谈谈体会,然而,一个138人的微信群,除1名员工发来点赞表情之外,就再也没人理睬。
卢少庆利用跟班劳动的时机与几名一线员工交流,得知,原来不知道如何称呼厂领导是微信群遇冷的“罪魁祸首”。维保组组长赵丽吐露心声:“厂领导毕竟是咱们的上级,不让员工在微信中称呼职务,可直呼姓名又显得不够尊重,所以干脆‘潜水’不发言。”
摸清缘由,卢少庆用心琢磨,研究出台了新规定:“微信群能设置个人在群里的昵称,领导班子成员可以按照各自职务、分工给自己设置符合工作特色的昵称,既方便彼此称呼,又可以活跃氛围。”卢少庆自己把昵称改成“集结号”,副厂长杜侃则改成“冲锋号”……
新规定打消了大家心中的顾虑。原先遇冷的交流群又火起来了。不久前,该厂政工干事潘洪梅以网名“观察哨”在群里分享了1篇自己结合本职工作撰写的《我对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专题讨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