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0|回复: 0

李艳彦

发表于 2017-9-5 16:59: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李艳彦

        人物背景:李彦艳,文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创始人,并担任科主任至今。多次当选省、州肾脏、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 2015年被文山州人民政府授予“文山州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被评为“文山州第二批技术创新人才”;2017年当选政协文山州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我叫李艳彦,是文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
  到现在,我从事医务工作整整18年。1996年,我考入大理医学院临床专科,1999年毕业,分配到文山市人民医院。
  工作以后,我们医院当时还没有肾脏内科,我先后在综合科、呼吸科干过,2004年,可以申请进修了,我被批准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进修。
  当时的肾内科主任叫张金梨,他第一次带我们进修生10多个人查房,当着大家的面,他问我:“什么是慢性肾炎?”我嗫嚅了半天,回答不出来,一下子脸红到耳根,丢死人了。
  回答不出来,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真不知道什么是慢性肾炎,到这时,我才被深深触动,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很严重,简直就是“一穷二白”。
  在昆华医院实习这一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页,没有这一年的因缘际遇,或许没有我的今天,在那里,我不仅学到了肾病诊治的技术,而且构建了成为一个医德和医术有机交融的医生的世界观。
  这个道理是后来才懂得的。
  回到我的单位后,工作了一段时间,2008年底,院领导找我谈话,说次年我们医院要成立肾内科,我作为全院唯一完整进修过肾内科的医生,准备让我出任科主任,果然,2009年2月,肾内科成立,我被任命为主任。
  当时我们科很小很可怜,加上我,只有3个医生,6个护士,一台血透机。
  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这10年的发展的确很快,我个人也付出了许多,但客观地说,我们遇到了两个机遇。这两个机遇都是组织上给我们提供的,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无论成绩大小,背后都有组织和领导做坚强护盾。
  一个是,从2008年开始,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新农合医疗,现在患者可以报销60%的透析治疗费用,客观上使患者勇于就医,现在透析一次700多元的费用,患者仅仅承担300元;另一个是,院里专门给我们建了200多平方米的血透室。
  肾病发展严重就是尿毒症,到了这一步,要么换肾,要么血透,患者才能继续存活。
  换肾不仅仅是费用昂贵,而且肾源难觅,即使换肾成功还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费用不菲,更重要的是,到了一定年限,这个来自异体的肾还要出问题,患者的结局不乐观。在此情况下,血液透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反而是肾病患者目前最佳选择,不仅费用相对低,1年的治疗费用也就是3至5万元,而且只要遵医嘱按时透析,生活质量并不比正常人差多少。
  一句话,血液透析的方式是目前维持患者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最好途径。
  我们科现在有200多位血透病人在接受治疗。
  为了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我们通过给患者办住院手续,利用制度所提供的优惠条件,为患者节省近50%的治疗费,每当此时,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患者得到了实惠。
  工作这么多年,我深深感到,做一个医生,医德与医技同等重要,心中要时刻有患者,时刻换位为患者着想,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在这个方面,我所经历的和感触的事例,有很多很多。
  当医生,最大的褒奖不是职务晋升、发奖金,甚至不是各级领导的表扬,而是来自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
  2015年,广南一位71岁的退休老师给我们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老人来到我们医院大厅,要我站到他左边,他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感谢信,完了还唱了一首歌。
  他感谢我们的动作幅度有点大,我们都不好意思。(陈昌云 黄榆 文/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