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5|回复: 1

《读者》电子书下载总第29期-Number :2616---------愿与梅花结后缘

发表于 2017-9-7 01:32: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者》电子书下载总第29期-Number :2616---------愿与梅花结后缘

Number : 2616
Title :愿与梅花结后缘
Author :曹大徵
Issue : 总第 63期
Provenance :文物天地
Date :1981.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一个蜚声政坛的人物叫杨度。在此曾为袁世凯复辟称帝筹谋划策,因而遭到了全国人民的痛斥。可是他晚年却投身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杨度本是当时文坛耆宿王  运的学生,从师研习帝王之学。1903年赴日法政大学速成班留学。其间,曾为清皇室载泽等五大臣操刀撰写《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实施宪政程序》之类的出洋考察奏摺。归国后,经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向光绪帝奏保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遂以四品京堂委充宪政编修馆提调。因之,王、杨有师生之谊、袁、杨有知遇之恩。
  民初,杨度任袁世凯总统府政事堂少卿参政,竭力鼓吹君主立宪,实行帝制。1914年初,他在《君宪救国论》一文中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袁世凯对此文大加赞赏,誉为“至理名言”,亲书“旷代逸才”,由政事堂制成匾额,赐赠杨度,勖勉有加。杨度诚惶诚恐,上表恭达谢忱。
  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发起组织“筹安会”,要求各省派代表到京研讨国体,“以筹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何适于中国”。同时杨度在北京西单石驸马大街私宅挑出《筹安会》的牌匾。此后五日,即8月19日,杨度就给王  运写信,恳请恩师“一言欣助”,适时劝进,意在为袁世凯复辟称帝制造舆论,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了。
  王  运是前清翰林,入曾国藩幕,民初出任国史馆长,政局风云,变幻莫测。他审时度势,深感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前景不妙。这位研讨“帝王之学”的国学大师急流勇退,慨叹“吾道不行”,挂印裹金,拂袖归山,退避湘潭,消磨悠闲岁月去了。而杨度正热衷于当新朝宰相,终究不如恩师老谋深算,仍然竭力鼓吹君主立宪。王  运对筹安活动很为反感,便复信杨度,劝他功成身退,奉母南归。
  杨度对恩师这封信啼笑皆非,徒唤奈何!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经过“三推三让”,在一片假借民意的筹安、请愿声中,发布接受帝制申令,有如古彩戏法,一下就把中华民国大总统变成了中华帝国大皇帝。于是乎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接受朝贺,封官加爵,立后册妃,准备登极即位了。
  袁世凯僭位称帝之后,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通电抗议,出师讨逆。八十三天帝王梦,遽尔化为泡影;杨度以布衣取卿相的美梦,也成一枕黄梁。这且不论,最令人伤心的是洪宪大皇帝袁世凯居然责怪杨度把他害了。据传:袁世凯一病沉疴,竟尔不起,弥留之际,咬牙切齿,怪声高叫:“杨度误我!”对此,杨度更有难言之苦,深感悻悻,遂写一幅挽联,挂在袁大总统出丧灵棚中,明是吊唁,实则申辩: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16年7月14日,黎元洪发布大总统令,惩办帝制衲首,缉拿君宪元凶,杨度名列第一。
  杨度为君主立宪奔走,三次失败,六面碰壁,在通缉声中,避难于津门外国租界,遁世学佛,做起寓公来了。不料,惊魂甫定,又有噩耗传来,王  运病死湘潭,杨度生平从乃师习帝王之学,追王霸之业,如今皆成梦幻泡影,颠沛流离,愧悔无似,遂书挽联悼念恩师,其联曰:
  旷古圣人才,试以逍遥通世法。
  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衲首和辫帅张勋复辟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杨度再次出山,寻求医民救国之策。但他却与革命党人有了较多的接触。杨度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结识了孙中山。孙中山见他才气纵横,想吸收他入兴中会;但杨度自视甚高,坚持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临别时,他向孙中山许下诺言:“我们政见不同,不妨各行其是……将来我如失败,一定放弃成见,从公奔走。”
  1922年广东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先生下野回沪,寓于香山路私邸。忽一日,杨度践十七年前之约,前来谢罪,愿意“从公奔走”。中山先生发出电报说明杨度“此番倾心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事见疑”。从此,杨度开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其后,他在北京又结识了李大钊、《京报》社长邵飘萍、《社会日报》主编林白水等人,从《新潮》、《新青年》等刊物中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学说。1925年“五卅”运动后,他参加了“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的活动。1927年4月,杨度得知奉系军阀张作霖于4月6日准备派兵搜查东交民巷俄国兵营,连夜将此消息转达给避居俄国兵营中的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同志惜未能及时转移出去,不幸被捕,杨度和章士钊又多方奔走营救。被捕同志牺牲后,杨度变卖了在京房产周济被难者的遗族,所蓄也为之一空。
  1929年杨度迁居上海,加入“中国互济会”,经人介绍,申请入党。同年秋天,经周恩来同志批准成为秘密党员。中共党员董健吾也是“互济会”成员,又是杨度的学生,二人过从甚密。他们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为党做了许多工作。1931年,为祝贺董健吾新婚,杨度抱病写了一副贺联:“但哦松树当公事,愿与梅花结后缘。”他以苍松拔地擎天,红梅斗雪争艳的精神勉励自己,而“结后缘”之句就一语道破了他当时追求革命的心境。
  1931年冬,杨度病危,临终前曾自作挽联,以明心迹: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杨度走过了坎坷的人生道路,终于找到了真理。他和当年许多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几经曲折反复,最后终于领悟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22:36:17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