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北京晚报

寻亲团和烈士的后人缅怀先烈。
不久前,本报《三位京籍英烈的亲人在哪里》,以及《烈士刘德仲的亲人找到了!》的报道,让那段尘封的历史再次走进了公众视野。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寻人,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67年前,很多牺牲在广西剿匪战役中的英烈已被就地安葬,至今仍身葬异乡,有些长年无家人祭扫。由当年第四野战军39军152师将士的后代,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组成的“寻找烈士亲人团”,19年来,她们的脚步从未间断。
帮烈士找到亲人
现居上海的黑龙江籍作家白玉芳,是152师将士后代,也是“寻亲团”的主要创建人和组织者。今年建军节,寻亲团陪同黑龙江宾县烈士亲人去广西武鸣祭奠烈士,亲人们跪在烈士墓前的呼唤和哭泣,给了她深深的震撼。在武鸣,一块烈士纪念碑上记录了73名烈士的名字,但是,其中有40多名没有籍贯。
没有籍贯,也就意味着40多名烈士将永远无法与亲人团聚,也无法得到亲人们的祭奠。“也许,他们永远也找不到家乡的亲人了。那天,我们跪在烈士纪念碑前,向他们行了儿女叩拜大礼。回到上海后,我一边主笔创作152师师史,一边继续寻找这些烈士的信息。”通过中华英烈网以及39军军史的记载和史料,寻亲团核准到了一些烈士的信息,其中,她们还发现了3位北京籍的烈士,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向北京晚报求助寻找亲人。其中一位烈士刘德仲的亲人很快就找到了。
明年是152师组建70周年的日子,白玉芳说,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全体指战员为广西的剿匪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父亲从军的部队里,有来自东北、河北、北京、四川、山东、云南、安徽、湖南等各省市籍贯的战士。
寻亲的执着和坚持
寻人的过程的确非常艰难。最先找到的两位烈士张海亭和董文的过程就十分坎坷。
两位烈士的墓,位于广西宾阳县中山公园的狮子岭上。张海亭是152师456团政治部主任,董文是456团2营4连指导员。他们牺牲在战争年代,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152师的撤编,他们与亲人断了联系,惟有老战友们常常来到这里祭奠烈士。
在父辈们的记忆中,1951年初,部队进入大明山地区剿匪。张海亭的妻子从东北来到广西探亲,本来他可以到团部与爱人团聚,但是战事紧张,就耽搁了。在追歼残匪的战斗中,营长因病,张海亭自告奋勇带领一个加强连出击。爬高山,抄小路,在大雾弥漫、细雨纷飞的恶劣环境下,他带队连续追击10多个小时,终于追上了土匪。这是一股由国民党残兵及地主武装组成的顽匪。在战斗中,张海亭不幸被子弹射中颈部,英勇牺牲。
“仅仅相差3个小时没有见到面,就成了永别。夫妇俩当时有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孩子,后来,娘儿俩回到老家没了音讯。”白玉芳说,父亲和那些老战友们一边帮着祭奠,一边也想尽快能让这一家人团聚见面。但是,那个年代的通讯还不发达,找寻了多年也没有找到。但是,寻找烈士亲人的事并没有中断。从1998年开始,寻找烈士亲人的事,由152师后代接力传承。
最初,大家都以为张海亭烈士是山东聊城人,于是,白玉芳和寻亲团投稿到聊城晚报、打电话给山东媒体请求帮助,不过,石沉大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事情有了转机,寻亲团得知张海亭烈士的家乡有可能在肥城。
相隔66年的团聚
于是,2016年,寻亲团再次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1月26日,上海作家协会为“寻找英烈亲人团”的白玉芳开出介绍信。27日,白玉芳向宾阳县民政局优抚科寄出请求帮助查找提供张海亭烈士原始资料的挂号信函。2月1日,白玉芳收到宾阳县民政局优抚科科长邓顺道寄来的资料,从中发现了另一位来自于黑龙江五常市的烈士——456团2营4连副指导员董文。于是,寻找两位烈士的工作兵分两路进行。
山东方面,山东高唐市党史研究办公室主任徐文峰、聊城市党史研究室郭杰、聊城新闻网记者刘文峰、山东转业军人蔡春吉帮助查找张海亭烈士的亲人。
上海、黑龙江方面,2016年2月5日,白玉芳致电哈尔滨新闻网,请哈尔滨媒体帮助寻找董文烈士的亲人。2月15日,哈尔滨日报记者叶勇给白玉芳打来长途电话了解烈士情况,并加入“寻找英烈亲人微信团”,寻找烈士董文亲人的工作拉开序幕。
在寻找中,军网记者还帮助寻亲团联系到吉林省军区干休所,央视军事纪实栏目等媒体,他们为寻找原152师老干部以便了解董文和张海亭烈士情况提供了帮助。
“我们能找到几位烈士的亲人,是政府民政部门、史志部门、新闻媒体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介入,我们很难完成为烈士寻亲的心愿。”白玉芳说。在寻找张海亭烈士亲人的过程中,山东聊城新闻网刊登了一篇《聊城烈士张海亭的亲人 你们在哪》的文章。此文一经刊登,立刻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山东高唐县党史研究室的徐文峰副主任多方查找,找到了三个同名同姓为“张海亭”的烈士。他联系了聊城、肥城市党史办,查证核实后,又亲自到烈士的家乡肥城张家庄张袁村调查,找到了张海亭烈士的侄子和外孙李长征。
中国军网、解放军档案馆、39军军史馆、南部战区档案馆、南宁军分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等,都为寻亲工作提供帮助。当年10月,白玉芳带着152师老战士多年的心愿赶赴肥城,与烈士外孙李长征、李文、李刚见面,19年的寻亲故事终于圆梦。
寻找董文烈士亲人的报道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2016年2月23日,五常市民政局传来喜讯:董文烈士的亲人也找到了!董文的儿子名叫董宝玉,今年72岁。董家已经从当年的屯子搬进了乡镇,目前老人和小儿子董春宇一起生活。
今年4月份,广西红艳艳的英雄花,映衬着蔚蓝的天空,由张海亭烈士的外孙和152师后代30余人组成的团队,从山东、北京、上海、江西、湖北、湖南以及南宁、桂林、柳州等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系列活动。在宾阳,他们隆重纪念张海亭和董文烈士。
白玉芳说,寻亲还在继续,尽管历经波折,但她们寻找烈士亲人的脚步从未停歇。(记者 刘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