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胜利滨南 王爱华
张怡同老人今年71岁,和我家为邻已经有五年之久了。老人个头不高,甚至看起来有点矮,可是,当他和我说起自己那段当兵和参加石油大会战历史的时候,他的形象变得是那样的高大,也着实让我刮目相看!每次讲起自己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老人也总是嗓门高高的,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风华正茂去当兵
1968年三月,老人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从家乡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镇张园村入伍来到了兰州军区8153部队,成了一名机械工程兵。由于他所在的部队位于祖国的内蒙古额齐纳旗,属于我国边界区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来不得半点马虎。最难熬的是站岗放哨,当年内蒙古每年都下雪,而且一下就是暴雪,瞬间功夫就会积起厚厚的雪,在这样的天气里站岗放哨,穿得再厚也能把身体冻透,有一年他站岗,一个多小时下来,整个身子都僵了,迈不开步,除了站岗外,作为一个机械手,必须技术专业,无“瑕疵”的完成部队交给自己的任务,由于自己在部队出色,受过多次嘉奖,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
脱下战袍去会战
71年三月,老人转业到了甘肃庆阳县长庆油田试油队做压裂工作,当年长庆油田正处于大会战时期,老人脱下战袍立即投入到石油大会战中去,军人气概不减当年。在长庆大会战期间,天天平山路,整井场,家属还在农村,平常没有节假日,礼拜天,老人只好利用一年的20天假期回家看望亲人,很多时候,由于工作忙,也大都没有休过,挂牵家里亲人时,当年就通过给亲人们写信知道家里的情况,很多时候,老人的家属也多次问:“你这是干的啥工作?咋连个假都没有……?老人也只是说:“目前正是石油大会战时期,人手少离不开……在长庆油田试油队参加会战的日子里,老人几乎没有回过家。
来到胜利油田后
1986年3月,老人因工作需要调来胜利油田,他的第一战是孤东。当年孤东正开展轰轰烈烈的大会战,老人从一个会战场又到了另一个会战场,他说,俺这一辈子算是和大会战标上了。他说刚来到孤东的时候,一下子懵了,几十里不见村庄不见绿树,片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满地风沙吹,出个门,回来就满脸满嘴都是沙,被人们比喻为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住的是简易房子,蚊子大又多,唯一可见的是高入云端的井架子,当年自己干的是井下防砂工艺试油工,工作又苦又累,天天去井场,泥一身,沙一身,有一次老人发烧,家属又不在身边,想请个假休息几天,可是单位人手少,自己就硬扛着,这样在孤东一干就是两年,直到1988年11月老人来到滨南二矿大修队,主要负责修井工作,历经20年的夫妻分离,88年,老人的家属才从老家来到马坊农场,一家人总算团聚。
回忆自己的一生,老人干一行爱一行,一生都奋斗在油田最前线,虽然不是战场却胜过战场,一场接着一场大会战,老石油人就这样,流汗不流泪,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目前,老人早已退休了,他说趁自己身体好,多干点事,平常他和老伴看看下一代,老人还是热心人,谁家有活还上去帮忙,平常只要看到花池里草长大了,他就蹲下来拔掉,他说这都是随手之活,多干点活心里舒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