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0|回复: 0

光明日报:“明厨亮灶”应成餐饮业标配

发表于 2017-9-12 07:32: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推广餐饮服务明厨亮灶,使消费者可以清楚看到厨师、服务员的操作。然而,来自媒体的调查发现,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各地已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单位仅为90.26万户,占持证餐饮服务单位总数的27.52%,仍有超七成持证餐饮企业尚未实施明厨亮灶。

  传统餐饮业的后厨,往往是一处“禁地”,一般不会主动呈现给消费者。如果看多了油腻腻的后厨,不只胃口受影响,怕是连心情也会受影响。“君子远庖厨”本身也意味着,人们对后厨的状况并无足够信心。只是,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卫生及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往封闭的后厨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开放后厨已成大势所趋。

  尽管“明厨亮灶”也未必能够绝对保障入口食物的卫生安全,但将餐饮服务关键部位与环节公开展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仍不失为一项积极的举措。消费者看得见食物配制的整个过程,也自然会倒逼餐饮企业搞好卫生、规范操作,提供给消费者放心食品。事实上,很多餐厅自从实施“明厨亮灶”之后,改变的不仅仅是卫生状况,生意也变得更加火爆。

  既如此,餐饮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开放后厨,实行“明厨亮灶”?这其中,除了餐饮企业不愿意在后厨卫生管理上加大投入,缺乏“明厨亮灶”的底气之外,根本原因仍在于监管不到位,以及相关制度规定缺乏刚性。

  目前各地对餐厅服务的管理,尽管也有日常巡查的规定,但在具体执行上却有着很大的伸缩弹性。一是监管部门往往与餐厅存在一定的“默契”,什么时候检查,也会提前通知,只要餐厅能够应付检查,自然会高枕无忧;再就是只有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被媒体曝光了,相关部门才会下大力气清理整顿。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事,则彼此相安无事。

  前不久,有媒体暗访报道了北京两家海底捞餐厅后厨老鼠乱窜、卫生堪忧的乱象。报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北京市食药监局也约谈海底捞,责令其一个月内完成后厨可视化、信息化等全面整改。而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非偶发。如果不是媒体报道,相信海底捞后厨里的乱象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这也表明,当下在食品安全的常态化监管方面,仍有很多欠账,并不能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一方面,有必要以更严厉的措施与更主动的巡查,彻底廓清乱象。既然责在监管,就应该动真的、亮实的,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的日常监管。任何姑息与纵容,都有可能传递给市场以负面的信号。同时,在“明厨亮灶”方面,也不妨改变以往倡导性的要求,将公开加工过程、可视化作为餐饮业的标配,强制约束,而非自觉自愿。尽管在食品安全法中,“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并不属于强制性规定,但各地可以出台配套细则,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自觉“打开”后厨,接受社会监督。

  无论从企业伦理,还是从方便监管的层面看,开放后厨都不仅仅是作业流程的变化,而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的大课题,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胡印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