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回复: 2

[转贴] 味觉的故乡

发表于 2017-9-14 22:45: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江苏油田  王海兵

    长期在外地上班,吃着当地爽口的食物,可是脑海了总是对比一下家乡的味觉,那是饱含乡思的萦绕,是一股思乡的情愁。

    家乡是一个小镇,名不经传的地方,本村本土的乡人,保留着古老的乡俗和文化,但是也包容着许多外来的风俗习惯,而食物的变化就是乡史的一种代表和传承。

    家乡最有名的早点是在古街上一个小店铺,从我记事开始,店铺已经装修了好几次,但是30平方米的地方坐满了人,那里只经营两种食物:辣糊汤和锅贴饺。辣糊汤有点北方的味道,但是没有北方的那种辣鼻的冲味,多了一点徽菜的本意。猪、鸡、鸭骨头慢慢熬四个小时,搅拌上用刀剁出来的碎碎肉末,搅拌均应的鸡蛋羹,配上丝丝绿色的海带丝,白白的豆腐皮丝,撒上胡椒、葱花之类的,一口喝下去,就是一种浑厚的味觉冲击的快乐。

    锅贴饺则是比普通的饺子小,比普通的饺子皮薄,然后在一个直径有1米的专门制作的平底锅上,浇上油,放在上面用油气煎熟,时间很长,但是当你正式摆在盘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等待就是一种值得,底部已经煎的硬硬的,有着锅巴的脆劲,上面软软的,有着饺子的柔性,里面则是拌好的肉馅,满满的汁水,用筷子夹起一个,整整的放进嘴里,整个舌头的味蕾会一起打开,此时要是在配上几口辣糊汤,整个清晨就会豁然如香,一种昧心的释放。

    每年二月初二这一天,母亲就会早早地起床,跑到已经有点青青的田野上,收割起今年的第一份绿菜-刚刚涨出来的小油菜薹。此时嫩嫩的、鲜鲜的,正是口感正好的时候,带回家做出一份独有的食物—菜粑粑。回到家的母亲,总是细心的开始清洗这些青青的油菜薹,此时父亲已经从菜市场购买了豆干,细细地切成小颗粒,然后又拿出全年还剩下的最后一块硬邦邦的咸肉,花费很大的工夫切成肉丁,母亲把这些全部融合在一起,用大锅像炒菜般的炒到五成熟,拿出来放凉,然后用面包裹起来,做出的粑粑一个都有拳头般大小,皮厚厚的,放在蒸笼里蒸上一个小时,好吃的儿子此时伸出爪子,抓出一个就在啃,面皮散发着阵阵热气,面的香味,咸肉的油味,更主要是加上开春的第一股青菜的青睐,让人不觉胃口大开,儿子吃上三个就已经肚皮大鼓,可依然意犹未尽。每次做完,母亲总是让我们送给左邻右舍几个,他们做好了,也会送我们家几个,做粑粑在家乡人眼中就是一种家庭主妇手艺的较量。

    家乡每次正式宴会,都会有一道压轴菜,此菜一出,就是告诉客人,今天的菜全部上齐了,大家可以尽情地品尝了,这就是-炸圆子。说说压轴,其实一点都不贵,因为有团团圆圆的意味,所以在家乡人眼里预示着好兆头。淘好的糯米,烧熟好,必须趁热放点肉末、葱花、香菜之类的东西,然后握成一个圆子,放在干面上面裹上一层,下锅煎熟了就可以食用了。虽然做法简单,但是正是考验着厨师的功底,七分火、三分煎,没有一点能力,是炸不出那种金黄的色彩和脆脆的嚼味,此时酒过三巡,吃上一个,既能压酒劲、又能管饱,是家乡好酒之人必吃之菜。虽然是油炸的味道偏重,但家乡的味道更浓。

    食物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余香,但是有着淳朴的乡味,牵挂着远行的游子。

    家乡的味道,就是味觉的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21:47:56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8:36:04 | 查看全部

回 1楼(听者) 的帖子

问好申老师!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