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9|回复: 0

成都一干部害怕辖区内卫生问题被曝光,给采访记者送红包被查

发表于 2017-9-17 16:30: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四川电视台在曝光当地一小黑作坊问题的同时也曝光了一名党员干部向采访记者送红包的问题。这名被曝光的党员干部是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公平所副所长黄某,因害怕管理辖区内卫生不过关的小作坊曝光后被追责,借送资料之机,将两个300元的红包送给采访记者,结果“弄巧成拙”,最终不仅没“捂”住问题,还让自己背上了处分。
  看过这则新闻,有人替黄某辩解,认为他只是一时糊涂,初衷是为了工作,情有可原;也有人觉得因为这样一桩小事而给处分,有些“小题大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件事看似小,实则藏着大问题。送红包行贿本是违纪行为,作为监管部门的干部,明知不可为却仍然有意为之,更是“罪加一等”。己不正焉能正人。本是辖区生产经营的监督者,却在陪同采访时才发现监督对象存在问题,并企图靠疏通来蒙混过关、靠行贿来瞒天过海。出了问题,靠瞒是瞒不住的,遮遮掩掩只会让问题越弄越大。试想今天敢拿红包堵住记者的嘴,明天是不是就会堂而皇之收取小作坊的红包,对小作坊的卫生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视而不见?身为公平所副所长,如此执法监督,何谈公平正义?
  食品安全无小事。“侥幸心理”“蒙混过关”的背后,其实还有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把头上的“乌纱帽”看得重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责任担当看作负担。身为党员干部,黄某非但没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媒体监督发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诚恳接受批评,主动查找问题原因,而是挖空心思琢磨着如何“堵”,怎么“瞒”。殊不知,“捂盖子”最终会“捅娄子”。
  执法监督部门的党员干部,是维护百姓权益的裁判员,必须牢记使命担当,坚持为民宗旨,要首先拧紧思想的“总开关”,提升政治站位,自觉对标。不做“和事老”“老好人”,不充当“瞒报者”,欺上瞒下;不去“和稀泥”,粉饰太平。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严督实管,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其次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党员干部要把舆论监督当作对工作的鞭策和纪律,虚心接受,积极回应,在不断反省中提升思想认识,在主动改正中提高工作水平。最后要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措施更实,不断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