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0

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发表于 2017-9-18 15:22: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立足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与当代中国现实,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思想观点、重大判断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并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经过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探索总结,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基础和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重要保证和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乃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理论体系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制度乃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共同形成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最鲜明特色。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它三个基本问题的重要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创新、向前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思考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思考和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充分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党对21世纪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新贡献。
新的时代条件下党要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必须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予明确回答,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正确把握历史大背景,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要抓住学习主要内容,理解精神实质;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共产党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丰富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的设计具有比较的优越价值;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文化发展的饱满信心、文化取向的坚定信仰,“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者有机结合、不可分割,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自信。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