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1|回复: 0

“放管服”如何释放更大活力

发表于 2017-9-20 18:42: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申国华 来源:民生周刊
  只有真正给企业“减负”,降低企业成本,才能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日,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放管服”改革专题督查组赴18个省份,将政策和落实“对对账”。像这样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是这些年法治政府建设的缩影。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近几年经常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2014年以来,已先后分7批取消了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是在做“减法”而是做“加法”,严重影响“放管服”政策落地。比如:行政审批不收费了,但行业协会却开始收了;政府部门收费少了,但中介服务收费多了;有的收费项目取消,却又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作为企业来说,负担依然不轻。特别是经过近年来清理规范,降费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一些地区对“放管服”重大决策部署重视不够,少数部门落实不力,一些协会、商会的垄断地位等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让企业“减负”落地,既要啃下“硬骨头”,还要打好“组合拳”。
  健全制度措施。以职业资格许可为例。大量许可取消后,如何对技能人才进行评价,由哪个部门组织实施……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依靠健全完善制度来保障。而职业资格许可取消了,却无法科学评价技能人才,容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对此要尽快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做好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其他方面也是同理。填补行政审批减少后留下的“空当”需要健全完善制度,以免“摁下葫芦浮起瓢”。
  严格制度执行。好的制度未必就一定有好的执行。比如:国家规定户籍证明早已不再开具。但不断有媒体爆出少数单位要求证明“我是我”。虽然原因不得而知,不敢担当恐怕是其中之一。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既需要敢啃“硬骨头”,还需要“铁”一般的担当,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用一把尺子量长短。
  加大监管力度。简政放权,不是放任,而是要放管结合。实施有效监管,就要在“管”字上做文章,从过去以审批为主的准入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让市场活而不乱。比如:在改革监管体制上,变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做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在创新监管模式上,由以前“想查谁就查谁”“想由谁查就谁查”“想怎么查就怎么查”的任性执法转变成阳光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强化监管手段上,打通“信息孤岛”,织就信用信息“全国一张网”,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只有真正给企业“减负”,降低企业成本,才能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又是进一步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激发干事创业潜能的“必选项”,所以,在“减法”上多做文章,“放管服”政策才能释放更大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