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5|回复: 1

老寿星今天117岁啦 近百子孙奉上丰盛热闹的九大碗寿宴

发表于 2017-9-21 17:30: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晚报



  成都双流区的朱郑氏如果自称最牛“00后”,恐怕没人敢反对,因为她生于1900年,如今满大街的“00后”比她晚生了100年,最起码得叫她祖宗。今天,她的百位直系子孙为她庆祝农历117岁大寿。记者从成都市老龄办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31日,成都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近300万人,其中百岁老人历史性地突破千人,达1005人,每位百岁老人每月可领500元的高龄津贴。登记在册的百岁老人中,朱郑氏是该市最长寿的老人。
  最牛00后
  117岁了仍耳聪目明
  门前两块池塘,四周绿树环绕,一条水泥路直通位于成都双流区朱郑氏的家。院内一棵桂花树含苞欲放,柚子树已经结了果,阳光可以直通屋檐底下,朱郑氏喜欢搬来一把竹椅,靠着墙边坐下,看屋外蓝天白云,听屋后飞机降落。
  精神抖擞、耳聪目明、口齿清楚、对答如流,即使已经超百岁,成都双流区的朱郑氏依然能够和年轻人一起聊天,聊到兴起时,哈哈大笑。
  见到记者拍照,她马上坐正,认真地看着镜头,呵呵笑着说:“老是有人来拍我,我喜欢的很。每次都来看我,热闹的很。”拍完以后,她主动回到小屋,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布兜,里面一个笔记本夹着存折还有身份证,身份证显示她出生于1900年8月2日。她的孙媳妇介绍说,这个日期实际上是农历八月初二,她那辈的人根本不记阳历,户口一直就上了8月2日。今天就是农历八月初二。
  她的儿孙说,这一片叫“朱家院子”,以前住在一起的全是朱姓,族谱显示他们是清朝湖广填四川的一支,是从广东移民来的客家人。和当时的女孩儿一样,朱郑氏也被家里人要求裹脚,“后来把脚弄痛了,我就哭,不肯裹。”朱郑氏抬起自己的双脚,“还是大脚好。”下田种地,她不输身边人;回到家,她织草鞋,挑到集市上卖了钱换布。儿女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7:31:00 | 查看全部
  将六世同堂
  儿孙加起快一个连
  “现在我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朱郑氏告诉记者,她共有5个儿女,目前和二儿子朱维成一家住在一起。采访中,她87岁的二儿子朱维成从外面赶集回来,搬个椅子和妈妈坐在一起,卷上一支叶子烟。“哟,还去把头发剪了哇?”老人看着儿子的光头造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如今朱郑氏的直系子孙后代已超过百人,职业有教师、士兵、护士、个体户等,主要居住在成都双流区。如今,已经去世了的大儿子的大女儿朱香珍,育有她家第四代一儿一女。第四代女的儿子是胡军。目前,24岁、第五代胡军的妻子已经怀孕5个多月,这个小孩的出生,将是朱郑氏的第六代直系子孙,她将迎来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六世同堂。
  73岁的幺儿媳妇陈玉华说,今天,老人的子孙们都要回到朱家院子,摆一次丰盛热闹的九大碗为她庆祝117岁大寿。家里之前初步计算了一下,把儿孙辈加在一起有90多人。村里人开玩笑地说,这么一大家子人,加在一起都快赶上一个连的人数了。
  长寿之道
  “很稳得起 啥子都不放在心上”
  为什么朱郑氏如此长寿?老人的儿孙们认为他们这一家有长寿基因,老人健在的4个儿女都年过八旬,个个身体很好。孙媳妇黄群英认为,奶奶饮食清淡,生活规律,而且脾气好,不计较大小得失,这是她的长寿秘籍。
  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朱郑氏“很‘稳得起’,啥子都不放在心上。”朱郑氏的孙女朱代芳今年已经62岁,一直到初中她都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给她的印象就是心态很好,遇事处变不惊。没有念过书,也不识字,但她喜欢看电视,看到里面唱歌跳舞,老人总会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2015年的时候,老人因为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当时她摔倒在地的时候,如果喊人帮忙,也不至于把腿摔坏。”朱代芳说,老人没有吭一声,坚持要自己站起来,结果又摔了一下。在朱代芳记忆中,这算是老人为数不多的住院经历。朱代芳说,老人平时都不怎么感冒,104岁的时候到县里医院体检,医生都很惊奇,老人的身体和年轻人差不多,没什么毛病。
  朱郑氏的二儿子朱维成说,母亲虽年事已高,但前两年还能坚持每天割猪草,打扫院坝,每天吃了早饭出去转圈。自从摔跤之后,割猪草扫地的活不能做了,但靠着一张支撑椅,还能每天早上在家附近转圈。
  老人爱干净,她的身份证要和社保卡叠放在一起,整整齐齐。每天晚上她都要打水洗一遍身子才睡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就算冬天也保持这个习惯。她早上6点醒来,七八点才起床。以前她都要到房前屋后转一圈。周围7户人家,都是她的晚辈,串门到了谁家院门口,看到院坝里有垃圾,她还要帮忙打扫。勤俭持家,是朱郑氏留给家人的好传统。
  朱郑氏每天吃饭和作息都很规律,不抽烟、不喝酒。幺儿朱维阳的儿子朱军说,奶奶饮食比较清淡。吃不惯带有腥味的鱼,就喜欢吃点红薯稀饭;再来点煮得烂熟的肉,蘸着酱料非常可口。老人吃饭从来离不开汤。正餐过后,平时还喜欢喝点酸奶,这算是她最喜欢的饮料。
  据新华社 《华西都市报》 《成都商报》
  《华西都市报》供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