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徐贵祥:擦亮我们的英雄,才能照亮我们的未来——《鲜花岭上鲜花开》创作谈

发表于 2017-9-22 01:10: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评论>>创作谈
徐贵祥:擦亮我们的英雄,才能照亮我们的未来
——《鲜花岭上鲜花开》创作谈
2017年09月21日08:55 来源:《人民文学》 徐贵祥
对于作家而言,童年的记忆至关重要。幸运的是,我的故乡诞生过那么多杰出的人物,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小时候耳濡目染,长大了浮想联翩,它们积淀在我的血液里,活跃在我的血管里,成为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21世纪初,一次休假,文学前辈史红雨老师带着我遍走皖西山水,一路上给我讲大别山的故事。有一次他指着几个正在村头闲聊的老汉对我说,这些人里面可能就有老红军,当年参加革命,甚至成为连长、团长、师长,以后因种种原因隐姓埋名的大有人在。史老师的话让我震惊,让我对家乡的每一个老人都刮目相看。
也是那一次,在东河口镇老基层干部陈良亭的家里,我看到了民间缴获的几件日军作战用品和一张地图。这张地图于是成为一个线索,引导我继续探究家乡的抗战故事。我从金寨军民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的战史,一直寻找到大别山区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富金山战役。一场大战,中日双方阵亡者均逾万数,战后留在民间的伤残者不计其数。我在研究资料时意外地看到当时的一篇报道: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宋美龄亲自到前线慰问。这个战役让我产生很多联想,我开始重新审视那场全民皆兵的民族战争,重新审视中国军队的光荣与辉煌。当然,我最关注的是,战争结束了,那些参加过战争的人物在哪里?他们的命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进一步研究资料后我发现,当年宋美龄到富金山慰问部队的史料并不翔实,有专家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这个情况引起了我的思考,那就是,大人物的行为,即便似是而非,也会捕风捉影大做文章,可是那些小人物呢,他们的命运谁来关注?
是的,富金山战役是一场重大战役,很多人因此青史留名,很多人因此命归九泉。然而,当硝烟散去,当尸骨被岁月淹没,还有更多的人转过身去,或者到了另一片战场,或者解甲归田,或者重操旧业。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曾经是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他们甚至也不在意社会对他们的回报。还由于某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他们说不清楚自己的历史,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受到误解、轻视,乃至不公平的对待。他们沉默,沉默之后继续沉默。
然而,我们不能沉默。我们不仅仰望载入史册的英雄,我们也必须敬重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特别是,我们绝不能让我们的英雄继续蒙受委屈和苦难。作为一个作家,一个军事文学的创作者,寻找英雄、发现英雄、捍卫英雄,我责无旁贷。
这部《鲜花岭上鲜花开》,其实只是一个开始,但它一定程度地表达了我的创作观,关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还英雄以本色。只有擦亮我们的英雄,才能照亮我们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